(三)价格涨幅前高后低
2008年我国价格形势经历了从快速上涨到急剧回落的过程。受全球通货膨胀和国内结构性供给短缺影响,主要价格指标如CPI、PPI在2008年上半年延续了2007年的上涨趋势,并相继于2008年2月和8月达到本轮上涨的高峰;此后,随着国内农副产品供给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国内生产企业存货调整以及翘尾因素的减少,主要价格指标急剧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前高后低。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从2007年5月份开始,受生猪疫情、生产成本上升和前期价格过低等多种因素影响,猪肉等多种农副产品价格轮番上涨,推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屡创近年来新高。特别是2008年2月份由于南方冰雪灾害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8.7%,创下1996年以来的新高;此后随着农副产品供求改善与价格回落,加上翘尾因素逐渐变小,CPI从高位开始回落。CPI全年各季度同比涨幅为8%、7.8%、5.3%和2.5%。从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看,食品价格上涨14.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消费品和服务分类看,消费品价格上涨7.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1.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前期涨势明显,后期急剧回落。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5%,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生产者价格显著走高,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在2008年7月份达到15.4%的高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在2008年8月份达到10.1%的高点;此后,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暴跌,加上国内生产企业从9月份开始存货调整,减少了原材料采购,导致原油、煤炭、钢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跌,我国生产者价格涨幅也急剧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全年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6.9%、8.4%、9.7%和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9.8%、12.4%、14.9%和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17.5%、23.8%、23.8%和16.2%。
进出口价格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先涨后落。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进口价格涨幅持续提高,加大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7月份以后,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进口价格迅速回落。相比进口价格,我国出口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但也经历了从上涨到回落的过程。进口价格各季度分别同比上涨16.8%、20.9%、20.7%和0.9%,出口价格各季度分别同比上涨9.1%、10.5%、8.7%和6.3%。
劳动报酬增加较快。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192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2332元,同比增长17.8%;城镇集体经济单位1333元,同比增长20%;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2132元,同比增长18.9%。据抽样调查,2008年前三季度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358元,同比增长19.2%。
GDP缩减指数有所回落。2008年我国GDP为30.1万亿元,实际增长率为9.0%,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变动率为7.2%,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同时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的间接接轨,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流动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
(四)财政出现赤字
2008年全年,全国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61316.9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较上年降低12.9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62427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收支相抵,2008年财政赤字1110.1亿元。
财政赤字的出现源于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同时财政支出有所增加。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呈前高后低、逐月快速下滑态势。上半年,经济增长快,企业效益比较好,同时受汇算清缴2007年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多、税收政策调整翘尾增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3.3%。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幅下降,并且在企业所得税税率大幅下调基础上,为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出台了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下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5.2%,其中中央本级收入下降0.9%。2008年5月汶川地震和下半年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导致中央财政支出较以往增加。
(五)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
2008年,国际收支总体状况得到一定改善。经常项目依然是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但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外资流入平稳增长,外债增速有所放缓,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有所下降。截至2008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1.95万亿美元,比2007年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增长27.3%,增幅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截至2008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4419.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8.3%。其中,登记外债余额2881.5亿美元,比上年末上升19.8%;短期外债余额2800.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7.2%,占全部外债的63.4%,占比较上年末上升4.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