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明显加剧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但总体上看,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增长潜力较大,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看,影响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冲击下,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仍可能趋于下行,复苏尚需时日,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内房地产等重要领域依然面临回调压力,将连带影响诸多行业。就业受到一定冲击以及资本市场下挫引发的负财富效应等对消费增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在需求减弱背景下,企业效益继而财政收入会受到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17.9%的企业家预计下季国内订单继续下降,19.0%的企业家预计下季出口订单将下降,分别比上季增加10.2个和10.7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预期指数为-2.0%,比上季下降14.5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略有下降,未来3个月中准备购房的居民人数占比比上季低0.6个百分点,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外需和国内房地产等重要行业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企业的存货调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近期国内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进口贸易的下行。未来经济走向,一方面受存货调整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内外部需求变化和宏观政策的效应。
从基本面和发展优势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仍有较大潜力。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以及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仍然继续推进。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中国已建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微观主体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也在提高,市场自我调整过程中往往也孕育着结构升级和新的发展机遇。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在大多数行业投资意愿回落的背景下,少数高附加值行业的投资意愿不降反升。比如上市公司中的仪器仪表、医药制造行业设备投资指数分别比上季度提高20.0个和6.4个百分点。三是金融改革取得较大进展,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安全。四是宏观调控不断加强和改善,中央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了既应对当前困难又着眼于长远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目前宏观调控效果已开始显现,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总体来看,既要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调整过程中蕴含的机遇。
从价格形势看,近期仍有下行压力。当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仍处于低位,加之外需减弱可能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在总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目前推动价格上行动力较弱,下行压力则相对较强,通货紧缩风险较大。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预测下一季度物价下降的居民占比达到22.3%,比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3.5个和18.7个百分点,为199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也要看到,当前全球货币条件总体宽松,部分重要经济体已经或可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格局下,一旦市场信心恢复,国际商品价格还可能重拾涨势。当前不少经济体及其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金融救援计划,都会导致货币增发和财政赤字增长,从中长期看有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对此也要给予关注。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有充足的流动性,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按照国务院有关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以高于GDP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和约3-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一是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根据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收支形势变化,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灵活适度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对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金融机构及时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结合宏观调控需要,适度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合理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在积极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继续主动做好均衡合理放款工作。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生工程、重大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消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兼并重组、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的信贷投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继续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
四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完善中央银行利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和水平,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五是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改革。改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支持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地便利企业对外投资,支持企业“走出去”。做好人民币货物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加强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完善对外债权债务和直接投资的管理。全面推进外汇账户改革,完善以主体监管为主的外汇管理监管框架。建立国际收支风险双向监测预警框架,进一步健全国际收支应急保障制度。加大外汇业务合规性检查,打击各种外汇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引导我国外汇市场规范发展,加强对外汇市场运行和衍生产品创新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经营和风险管理。
六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通过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稳步推进和创新资产证券化。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应当看到,在外部需求减弱、全球经济失衡加快调整的大格局下,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本上还是要加快以扩大消费内需为核心的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其中关键是优化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通过减税让利、放松市场管制等措施,进一步激发经济体的活力和创造能力,为实现新一轮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