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导弹驱逐舰“武汉”号、“海口”号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号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摄影/特约记者 钟魁润
历史将永远记下这一天:2009年1月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始执行第一次护航任务。这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护航舰艇编队是由新型导弹驱逐舰“武汉”号、“海口”号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号组成,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武器装备性能先进的现代化军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一艘艘新型导弹驱逐舰走进人民海军的行列,驶向万里海疆,走向远洋,走向深蓝。人民海军建设60年,海军导弹驱逐舰的发展数量比初创时期增加了10倍以上。也许正由于此次举世关注的护航行动,我海军导弹驱逐舰更加进入人们的视线……
海上多面手海军主力舰
驱逐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海洋的门户;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海洋的胸膛。它是大海叱咤风云的骄子,曾在海战舞台上大显身手。
驱逐舰是一种中型水面战斗舰艇,是军舰中用途最广的一种舰种。它能在海上执行多种任务,如反潜、扫雷、布雷、支援登陆作战,以及负担日常巡逻、警戒、护航等等,号称“海上多面手”。自从1893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以来,各国海军都大力发展驱逐舰。如今,现代导弹驱逐舰的吨位一般都在4000至8000吨,航速一般在36节左右,舰体长度一般在一二百米。主要武器装备有舰炮、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反潜火箭、多种型号导弹、舰载直升机和完善的导航、通讯设备以及多种电子装备。许多国家海军的驱逐舰发展越来越现代化。
中国海军驱逐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迅速发展。50年代初创时期,中国海军没有自己建造的驱逐舰,不得不向原苏联购买驱逐舰。1954年10月,从原苏联购买的第一批2艘“自豪”级驱逐舰抵达青岛,分别被命名为“鞍山”号和“抚顺”号。1955年6月,第二批购买的2艘抵达北海舰队,命名为“长春”号和“太原”号。在这4艘驱逐舰的基础上,中国海军成立了第一支驱逐舰大队。
中国海军舰艇海上值勤日趋频繁,对中型水面舰艇的需求也日趋渴求,而现役的4艘驱逐舰显得十分单薄。1960年,海军组织了导弹驱逐舰的研究工作,这显示中国海军开始瞄准世界海军潮流。可惜因当时国民经济困难,导弹驱逐舰的研究工作被迫下马。1965年,为适应远程火箭实验时护航警戒的需要,中国海军又重新进行导弹驱逐舰的研制。1968年12月,中国海军第一艘“旅大”级105导弹驱逐舰开始建造,1971年12月编入序列,排水量3750吨,具有航速高、航程远、对海火力强等特点。从1972年起,中国海军开始批量生产旅大级导弹驱逐舰。
在80年代,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的驱逐舰又有大变化,除增加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外,开始搭载舰直升机,用于机动反潜和超视距攻击舰艇。这给正在起步的中国海军以宝贵的启示。中国海军开始对其服役的“旅大”级导弹驱逐舰的一部分进行第二次重大改装。1986年,105舰进入工厂开始接受改装,除保留反舰导弹外,增添了舰载机平台和卫星导航系统,1987年5月24日,105舰在渤海湾首次试航成功。从此,中国海军在部分导弹驱逐舰装上了直升机平台,使这些战舰的反潜和攻舰能力大大提高。现役的中国海军驱逐舰群由“自豪”级(07型)和“旅大”级组成,其中4艘自豪级现已全部退役,“旅大”级驱逐舰成为中国海军驱逐舰队主力舰。在“旅大”级驱逐舰中又分为只装有反舰导弹的“旅大”Ⅰ级导弹驱逐舰,装有直升机的“旅大”Ⅱ级导弹驱逐舰和装有反舰导弹、防空导弹的“旅大”Ⅲ级导弹驱逐舰。到了90年代,中国海军驱逐舰群中又发展新级别的导弹驱逐舰,其排水量为4200吨,比“旅大”级重400多吨,搭载直升机,装有防空导弹系统和反潜武器系统。新级别导弹驱逐舰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海军驱逐舰群朝着多用途、远海作战的方向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海军又装备最新型导弹驱逐舰。作为中国自行研制和建造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集中了全国最新科技成果和国外先进技术,成为中国海军目前战术技术性能最先进、高新技术最密集的“第一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