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图片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242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北方旱情露头 驳旱区人员外逃说法 -国土部成首个公开预算中央部委 3月经济数据是货币政策方向关键 -中印应加强合作 互相取长补短 合作方式解决贸易摩擦 实录上/ -中石化转让地产资产 50%股权挂牌价仅1元 回应:符合法定程序 -必和必拓宣布胜利 日企接受铁矿石价飙涨90% 中国钢企仍不放弃 -央行进一步收紧房贷:统一执行二套房四成首付 多地现一房难求 -俄锁定3疑犯搜捕21名"黑寡妇" 或考虑重启死刑 公布袭击者照片 -国土部:去年住宅均价涨25.1% 统计局:不会将房价直接纳入CPI -常州问题疫苗企业疑似复工 曾生产甲流疫苗 药监局:尚在调查中 -王家岭矿难排水1.5万方 被困者无音信 传被困实际人数超260人
首页>>2010中印发展论坛>>论坛传真
2010中印发展论坛(下)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31 日 
关键词: 中印 中印发展论坛 中印关系 中国 印度 中印建交60周年 双边贸易 贸易多样化 经济发展 中印经济交流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印度教徒报记者: 我是在北京的常驻记者。我想谈谈中印两国共同的挑战,这可能也是驻外记者碰到的一些挑战,可能也导致了我们对中印两国之间的误解。现在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想理解政府的一些公开信息的透明度或者可及度就比较难,比如中国政府如何看待对其他国家的关系,这些信息非常少。比如驻华的媒体,中国的媒体有许多都是有政府的背景,有时候有人就会质疑,是不是这些媒体的声音就是政府的声音?请各位专家解释一下,这种驻外的记者,您觉得是不是有一些自由方面的限制,比如在主流媒体当中就一些自由问题的讨论方面会不会有限制和局限?

2010-03-30 17:12:50

田薇: 经常有人觉得央视或者人民日报的声音是政府的声音,政府的喉舌,我觉得这样的判断有些武断。如果长远来看,看我们过去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我们的发展和变化,你可能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您刚才问过我怎样解释这个问题,我是一个媒体工作者,我希望官员或者是两国的政府、团体与媒体人士进行沟通,这样就可以把一些谣传扼杀在摇篮当中。作为媒体,因为现在普通人的信息渠道非常丰富了,不仅限于几个媒体,这和过去是很不一样的。如果你们能够准确地把这些事实提供给他们,他们可以凭借自己分析的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赞同你的某些意见,但是双方还是要有更多的互相了解。

2010-03-30 17:14:14

印度代表高兴: 我主要是代表学生。我们去年在北大举办了一个叫做印度和中国大学生论坛,请了印度的三十多个学生,每个房间一个中国学生、一个印度学生一起住,然后在北京旅游了一天,讨论了所有话题,讨论的报告送给了温家宝总理。我们希望这个论坛能够再次主办,下次论坛我们想在印度办。这是第一。

我想提一些问题,作为一个学生,中国人认为印度是一个可以说英文的国家,但是这个数字没有准确的,到底多少人说英文,看英文的媒体或者英文的报纸?印度是一个大国,有不少语言。我自己观察去年的媒体报道,我以印地语为母语,我的学生都有印度的名字,他们都非常期待以后能够跟印度媒体合作,在印度企业工作,有机会去印度实习。但是因为现在不确定性很大,他们同时会申请签证到其他的国家,他们很顺利地会拿到其他国家的签证,所以我认识的北大和其他大学的学生都放弃去印度的机会。我为什么在这个现场告诉大家这个例子?我们都认为著名的Thapar先生这次访问北京可以改变他对中国的想法,是在某一个程度上,但是我认为我接触的中国青年和领导都在美国有不少的印度朋友,对印度有一个概念,我很难改变他对印度的态度。

2010-03-30 17:15:28

印度代表高兴: 第二,我会说中文,可以交很多朋友,但是我想告诉各位媒体代表,用中文看中国网民发的帖和论文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我认为全是垃圾,应该都扫掉重新写。

第三,最关键的是我想问一下,我们下一代对中国和印度进行研究的学生,非常年轻的80、90以后的,这样的论坛能不能办在北大、北外、人大,能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他们对印度有一个看法,他们想知道以后的印度会怎么样,过去的印度,历史书都可以告诉我们。印度对中国有一个概念,是没错的,但是印度人大部分人对目前中国的发展,各方面的情况不了解。印度大部分人认为是不是中国没有农民了,都城市化了?所以我希望印度媒体和中国媒体开展这方面的合作,最关键的是印度有印度的媒体和各种语言的媒体,他们非常有实力,影响印度人对其他国家的思维,以后的交流中能不能请到各种各样的媒体参加我们的交流。

2010-03-30 17:17:38

印度代表高兴: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希望中印两国在国际舞台上,我特别希望目前阿富汗的状态下,印度媒体和中国媒体能够一起讨论以后的发展,我们主要是被西方的媒体主导着。所以,中国印度目前有最好的机会,抓住这个最好的时机,抓住目前的国际局势,包括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以后。我认为中国没有足够地宣传中国对印度的立场,我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改变下一代人以后对我们的看法。二十个学生在北大学印地文,他们读完本科以后准备去美国,他们都是中国南方来的,家庭背景很好,但是为什么不能选择印度做研究呢?因为他们不能确定以后的工作,中国家庭非常重视孩子以后的就业、事业,在中国任何大学都能够听到就业的问题,中国经济这么好,但是青年人有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情况。印度人对印度未来的发展还不能确定往哪个方向走。西方人讨论我们国家的事情和我们自己看有一个矛盾的地方,印度媒体有责任说清楚这些事。谢谢大家!

2010-03-30 17:20:08

中国网和中国发展门户网记者: 请教邓俊秉教授一个问题,在您的丈夫周刚先生担任中国驻印度大使期间,您与当时的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先生的夫人乌莎结成了好友,成就了一段佳话。我想请教您,中国和印度在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一些差异,您是怎样跨越这样的文化差异,真心地交到了印度的好友的?谢谢!

2010-03-30 17:24:24

邓俊秉: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根据我自己个人的感觉,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友谊。我当时跟印度总统的夫人以及印度总统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我依然非常想念他们,因为他们现在都已经过世了。为什么我如此地重视友谊?是因为我自己个人的经历,我也是在那些年中与这两个非常高端的人形成了非常好的友谊,友谊可以超越一切,友谊是永恒不灭的。如果我们真正地相信友谊,我们真正地去分享友谊的好的成果,我们将会不遗余力地去推动我们的友谊,以一种宏观的角度去推动人与人之间、两国之间、人民之间的关系。我没有太多的时间非常具体地跟你说这些非常令人感动的故事,但是直到今日,我们还是可以跟前三个印度驻中国大使有非常深厚的友谊,以及圣雄甘地的三个孙辈的后代也跟我们有非常好的友谊。

2010-03-30 17:25:43

印度代表: 我今天要说的有三点,第一,对这里的媒体朋友说的,来到印度的这些人有的是外交人员,有的是商人,或者是来自中方官员。我们每天在印度,在报纸上都去报道这些故事、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我一直坚持读《中国日报》,并且我也一直在收看田薇女士的对话节目。我们的总理曾经来到中国进行双边交流,而在中印两国之间的报道却并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程度。我们将会继续关注这一点。

第二,关于商界的人,尤其银行业的人,现在有两个印度的银行在中国有了分支,我们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平台,可以跟中国的商务部以及中国的银行商讨在印度开设中国的银行,这样商界的人士也可以由此得到很多的会议,这样可以减少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

第三,我们一直在说印度入联合国安理会,我们希望印度能够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发挥作用,我们支持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现在由于安理会的意见不一致,这一点还非常不确定。所以第四点我要问田薇女士。谢谢大家。

2010-03-30 17:26:48

田薇: 非常感谢,我不确定关于中国媒体的问题,我不是一个决策者,我只是一个战士而已。但是我也听出来了,你在印度看到很多关于中国的报道,但是中国在对印度的报道上并没有同样大的幅度,我还要复查这个情况是不是真的。我现在要讲的是,到底是报道的数量是最重要的,还是报道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还是报道的影响力是最重要的,是报道中的事实是最重要的,还是说炒作或者渲染、或者报道中的扭曲是最重要的。我非常尊敬我的印度同事,我知道在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工作有很多困难,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的习俗、习惯和历史,但是双方的媒体需要更加努力地去找到更多的事实。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充分回答你的问题,但是我只能回答我能够回答的这部分。

2010-03-30 17:27:01

中国网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龚晓峰副会长,现在对于中国与印度经济之间的互补性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从商品结构或者从产业结构来看,认为经济互补性是很弱的。但是另外一种说法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产业互补性又是很强的。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第二个问题,请问高志远先生,对于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在逐年增加,但是在贸易额增加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您是怎么看待这个贸易摩擦的,这个贸易摩擦是不是会成为中印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同时对于中印两国的媒体在报道贸易摩擦的过程中,您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和忠告?谢谢!

2010-03-30 17:28:17

龚晓峰: 谢谢你的问题,其实我在我的演讲当中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我的态度,也用很多数据说明中印在经贸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很强的互补性,大量的数据,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一一讲,但是观点、数据是非常明确的,数据很多。特别在IT方面,我们软件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差距比较大,特别是我们软件出口、软件国际化的程度,要向他们学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合作。但是他们在硬件方面,硬件制造业方面跟我们比起来相对比较弱一些,比如说微机的普及率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这方面的需求非常大。经济还有别的方面的互补性。其实前面讲了很多两国关系的问题,这一点我是外行,但是从我的感觉,印度的朋友跟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我只有不少印度的朋友,我没有感觉到有隔阂,非常开心,相信我们的合作会更开心。这个更开心建立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互相信任,第二是互相获利,两者缺一不可。谢谢。

2010-03-30 17:28:36

高志远: 我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要对您刚才说的话做一个评论。过去两年中,我一直在跟中国人行进行接触,上一个周四,我们跟工行进行了会见,工行行长访问了孟买,可能很快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在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中国银行能够来到到印度。

关于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问题,这要看怎么看待贸易摩擦的,贸易摩擦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有更多的互动,就会有更多的争端,有了更多的争端,就有更多的调查,比如说反倾销调查等等,这些都是根据法律进行的,他们并不是针对中国或者针对印度的一些主观臆断的做法,这有世贸组织的固定的程序。

如果最后的调查结果具有决定性的话,我们就可以执行相关的程序。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印度对于中国的贸易摩擦,50%-60%的贸易摩擦都是两边最终妥协的,几乎没有任何的案件是诉诸于反倾销的最后程序。而贸易争端可以针对任何一个国家,并不是专门针对某些国家的,所以媒体需要做的是报道事实。你们只会看媒体的报道,调查开始的时候媒体会进行报道,但是调查结束的时候,媒体又不会进行报道了,当开始调查或者保障调查的时候,就开始报道了,但是最后证据不充分的时候,媒体又不报道了,谢谢大家。

2010-03-30 17:28:53

主持人 王刚毅: 时间有限,只能最后问两个问题了。

2010-03-30 17:29:21

周刚: 我本来不应该再次发言,但是我看到一位很年轻的女士给邓教授提了一个问题,我想再补充一下。我们在今天,谈论21世纪发展中的中印关系的时候,中国人有一句话,就是喝水不忘挖井人。发言者在讲话中间提到了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提到了拉吉夫·甘地总理,我还要重提和强调一个伟大的名字,就是刚才邓教授所讲的印度前总统,已故总统纳拉亚南,我是在1998年4月底抵达印度利辛,二十天以后,印度进行了核实验,印度报纸报道说印度用五声炮响欢迎了中国新大使的到来。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按照印度外交部的规定,有三个新到的大使在一起,印度总统才能安排递交国书,可是在我前面,只有白俄罗斯大使一家,我是第二家,我们就等着,第三位一直不来。我就递交不了国书,不能正式开展活。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印方的一个不友好的政治姿态。但是在这时候,印方打破惯例,安排我和白俄罗斯大使一起递交国书。在递交国书的时候,纳拉亚南总统向我明确表示,大家可以想像当时中印关系的气氛,纳拉总统说他不认为中国是印度的威胁,他一直认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对印度的支持,他主张在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两国的关系。他的夫人尽管是初次见面,紧紧地拉着邓教授的手,非常亲切地回忆她在中国两年的美好日子,因为正是纳拉亚南总统在1976年中印恢复互派大使的时候印度的首任驻华大使,她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就是总统和她非常希望再次访问中国,因为当时的气氛不允许,但是我们深深地感到,老总统夫妇对中国人民的深厚的情谊和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2010-03-30 17:29:38

周刚: 第二,正是在老总统提出来的在中印互不构成威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恢复发展两国关系的看法之后,中印两国外交部经过谈判,最后就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成为中印关系转换的起点。2004年6月,在北京,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举办纪念中印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十周年,印度已经离任的总统纳拉亚南作为首席贵宾,和他的夫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这个盛会,当时他已经84岁的高龄,夫人身体非常不好,除了老总统她认识之外,别人几乎都不认识,甚至连我都认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外交学会专门让我和邓教授全程陪同他们两位,让我专门到上海机场迎接他,他一见到我就拥抱,说有你来了,我这次访问就一切感到放心。他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十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意义,他到杭州参加访问的时候,由于年事已高,不良于行,到六和塔参观的时候,电梯只能到一定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是我们陪同的警卫局的四位身强力壮高大的小伙子把他们夫妇两个抬上去的。之后老总统亲切慰问这四位小伙子,感谢这些年轻的小伙子,通过他推进中印人民的友谊。

2010-03-30 17:30:09

周刚: 所以在这里,我多占用这个机会,把我了解的和亲历的情况向各位介绍,介绍突出两点,一个是为了中印关系的发展,中印两国领导人,包括印度领导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纳拉亚南总统,他和他的夫人做出的真诚的努力,他们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因此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传统,发扬这种精神,共同在21世纪把中印关系推向新的高度。谢谢大家。

2010-03-30 17:30:23

主持人 王刚毅: 非常感谢,现在已经有一个多小时时间来做Q&A,我发现我自己从主席变成了主站。在正式结束之前,我还想利用作为主席的特权讲几句话我自己的看法。第一,我感觉到今天下午整个议程都进行得非常成功,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开放式的、深入的、甚至是非常感性的、动人的讨论和交流,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涉及到的问题尽管不是太多,但是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最重要的。通过我们的交流,我相信我们大家增长了共识,加深了理解。第二,今天的会议时间太短,所以只能是一个开始,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还非常之多,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在座各位的一个共同的愿望。第三,要想开始的话,每一个在座的人都应该成为一个行动者,而不是一个说教者,我希望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这里开始,从我们开始。

一天的会议下来以后,我们在精神上、在思想上得到了一些很富有营养的启迪,当然我们也需要喂饱我们的肚子,原来我们的晚饭定在了17点钟,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希望大家既有精神上、思想上的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满足,也能够继续享受一会儿美味佳肴。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2010-03-30 17:32:44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4   5   6   7   8   9  



相关文章:
孙士海:中印需建贸易纠纷仲裁机制 力争摩擦最小化
邓俊秉周刚:不遗余力推动中印两国之间的友谊
龚晓峰:中印经贸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高志远:正确看待中印贸易摩擦 媒体需真实报道
印<商业标准报>副总编:中印可改变世界趋势 应加强合作
印企业界人士:中印在投资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性
印度驻华记者:中印媒体应更好沟通、更加开放
田薇:媒体应更专业更真实 推动中印关系发展
邓俊秉:推动中印友好交流与和平发展四点建议
CNN-IBN副主编四建议给媒体 促进消除中印双方误解
龚晓峰:中印IT产业合作前景
高志远:中印应合作共赢 今年贸易额或达600亿美元
CRI副总编马为公谈中印交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胡俊凯:后危机时代新兴国家媒体的责任
李家明:增进中印两国间了解 网络媒体有三优势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邀各国参观水坝 湄公河大旱与中国无关(图)
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新增6城市 合肥与马鞍山加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