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希望中印媒体成两国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印驻华大使:形象和现实息息相关 中印应增加了解][张炎: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周明伟:加强文化交流 促进中印关系发展]
印度驻中国大使馆经济与商务处一秘高志远 中国网 杨楠
中国发展门户网3月30日讯 2010中印发展论坛3月30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承办,主题是“发展中的中印关系”。
印度驻华大使馆经济与商务处的一秘高志远先生在会上做了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王刚毅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中国和印度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跟过去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经济方面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的贸易额即使在进入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430亿左右,今年前几个月已经达到了90亿,两个国家之间现在已经能够估计2010年两国贸易的目标,印度和中国的公司在全球市场上也有密切合作,很多的印度IT公司在中国有很多投资,还有在金融、证券交易中发挥了作用。印度银行在中国公司有投资,而且有各种各样的牌照可以进行人民币的交易活动。中国的公司也在印度有很多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很多印度的项目都是几百万、上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都给予了中国的公司,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感觉两个国家都能在今年达到600亿美元的贸易额,经济的合作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特别是最近几年,从表面上看,两个国家之间有贸易的逆差,特别是对于印度的逆差,使得印度感觉到了对于中国贸易的一些误解,特别是对于中国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误解。在印度有很多制造业、建筑业等等有很多发展,但是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印度国内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印度对中国的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然而,很多印度的产品无法进入到中国来,而且也无法完全打开中国的大门。如何能够解决印度这些公司进入中国的问题,因为问题很复杂,所以没有简单的答案,两个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简单的答案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印度不应该等待问题的解决,而应该更加主动,比如说更多地与中国进行接触,来推动对于复杂产品的贸易、关税的问题能够更加方便地解决。有一些印度公司,比如说钢材行业,应该更加积极地介入到中国采购招标当中,很多印度本地公司,比如一些技术公司和知识企业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国家建设当中。今天有很多印度的IT公司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印度的IT公司在签证方面、税法等方面也有他们的忧虑。印度的IT公司有很多人才在国际的大公司工作,特别是我感觉,印度很多专家人才也有机会,也应该能够进入中国的很多国有企业来工作。我们认为,这对中国和印度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印度进入中国的企业,也应该从中国快速的发展中分一杯羹。他们的挑战就是,如果中国和印度的银行能够建立起好的关系,将能够大幅度减少两个国家企业之间经商的成本。现在有很多中国的银行在印度有分行,我们看中印两国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如果双方能够合作起来,将共同促进两国之间经济的发展,包括扩大贸易。比如说医药行业,印度很多医药公司也希望能够进入中国的市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比如他们的一些配方或者药品,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很烦琐的注册手续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未来共同探讨。
在过去几年,印度也希望推动一些水果、蔬菜,还有猪肉等等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也是非常缓慢的。过去4到5年,我们进行了很多探讨,只有4到5种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政府也在关注这个问题,希望有更多的印度水果、蔬菜能够进入中国的市场。然而,印度市场对于中国的产品却是敞开大门的,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在商业合作方面一个新的关系,能够使双方的国家有更加开放的胸怀,来迎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如果中国和印度能够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我们非常欢迎中国的工程企业在印度做项目,但是我们希望,中国在印度做项目的时候考虑到本地的情况,和谐地完成我们的项目。我鼓励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有更多的贸易发展,但是希望两国特别是商业界有更和谐的合作关系。
印度方面,我们希望中国的决策者越来越认识到印度市场对于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所展示的非常慷慨的胸怀。我们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够发展得更快。如果想要达到共同的合作,我们应该更多地相互接触、相互了解。非常感谢大家听我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