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现象][中国1400万随迁农民工子女将有望城里升学][农民工成小城镇购房主力军 买房后期待全面“接轨”][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专家建议,区域经济布局应重视劳动力合理配置,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
“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这段时间,我们这里的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大概是6万人左右,主要以铜陵县为主,其他地区也有一部分。铜陵市、县的农民工在2008年下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有20%左右的在珠三角,有80%左右在长三角,比如,上海、浙江、江苏一带。” 安徽省铜陵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崔前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今年以来,铜陵的农民工外出流向变化并不算大,因为距离江苏、浙江等地较近,那里的工资待遇相对高一些。
因为分管就业服务工作,崔前进对农民工就业新动向很关注。他说,以铜陵为例,这两年,从珠三角一带回到本地的农民工比较多,这一现象在金融危机以前就开始了,据回来的农民工反映“那边的工资待遇不太好”,“每年春节90%的都要回来,回来过年期间,他们了解到其他地区像长三角一带的工资待遇不错,就换地方了。”崔前进说。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像河南、安徽、江西这样的劳务输出大省,以前很多农民工去珠三角、长三角打工,去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留在家乡,就地创业就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了。
农民工就业转移加速中西部城镇化建设
“这种转移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它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区域研究室主任刘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区域角度看,中国的城镇化已经从沿海逐渐向中西部转移了,这一个大背景不容忽视。
他说,现在中西部城镇化、工业化的空间还很大,沿海的空间已处于饱和状态,沿海的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所以,沿海农民工返乡虽然是外部因素引起的,但实际上也是和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空间布局转变这个内在因素有很大关系。
“这种变化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一个大转折,是一个关键时期。” 刘勇认为,中西部的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起步了,从要素、空间布局来看中西部的生产要素不光是劳动力,还有交通等其他要素成本比沿海地区要低一些,包括环境、容量都比东部大一些,所以工业化、城镇化整个向中部转移可以寻求更低的成本。
刘勇分析,整个中西部地区正好具备了这些条件,尤其是在国外市场饱和、国内需求逐步上来的情况下,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经济布局向内地转移的同时,也说明需求在向中西部转移,扩大内需主要还在中西部。
市场具备了,交通条件具备了,以前外出打工的中西部农民技术水平也在提高,劳动素质也在提高,就近就业或办企业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