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的寿命仅有一年,干完一年之后,就会因燃料耗尽而陨落人间。
昨天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在西昌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嫦娥”现在已经进入整装待发的时刻,目前四次大检查已经完毕,没有发现问题,等加注完就可直接奔月了。
奔月风险来自两道关
每一次的飞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在龙乐豪看来,本次发射的风险主要来自两道关。其一是火箭发射。火箭在规定的时间内起飞,精确地把卫星送至运行轨道,这第一关非常重要。虽然本次助嫦娥奔月的“长征三号甲”是金牌火箭,此前已经连续发射15次,有着100%的成功率,但是“高技术这种玩意非常复杂,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出毛病,一个垫片没拧紧,一个小的螺丝钉都可能导致大问题。所以每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龙乐豪说,如果有设备或仪器出现故障,且在35分钟以内无法排除,那么就不能发射。只能等下一次,若是3天未能排除,则只能等到明年。
但他同时认为,有助推器的捆绑式火箭发射技术难度较大,而“嫦娥一号”只是一颗小型科学探测卫星,其体重约为2.3吨,属于“中等偏瘦”,因此运载“嫦娥一号”的长征三甲火箭的负担比起运载神五、神六的长征2F火箭来说大大减轻,不需要4个助推器。而且,火箭与“嫦娥一号”组合体重量只有250多吨,而火箭运载神舟飞船或大卫星时,组合体的重量高达400多吨。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箭发射的风险。
第二个大关口则是测量跟踪。火箭在飞行的过程中,是长距离的测量跟踪,不但仪器要跟踪上,还要实现对火箭的控制,在该拐弯的时候拐弯,要它完全听话不是那么简单的。本次探测器的发射对我们国家来讲,是第一次把这个探测器发射到40万公里外的太空,而在此前我们国家卫星送到最远的地方也才8.5万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次考验。
龙乐豪称:“迄今为止,全球向月球发射卫星、探测器、人类登月等,共计发生了114次,但是成功率也就50%,危险相当大。”
龙乐豪说,为了助嫦娥顺利奔月,本次发射的故障对策预案多达数百个之多。即工作人员事先设想会遇到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仅飞控程序来讲大概就有90来个。其中控制系统的方案180多个,大大小小,算起来数以百计。
资料图片:2007年10月13日,几名专业人员在“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模型前交流。正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高交会上,我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模型亮相,让许多业界专家和市民一睹为快。“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目前进入发射倒计时,备受海内外关注。新华社记者周文杰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