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后能否看到古船的轮廓——很难
今天何时出水——预计沉箱全部出水的时间是12时左右
“南海Ⅰ号”出水后仍难见真容
超过3200吨的巨大沉箱、亚洲第一吊、500米的海面平移……在创造世界海上考古奇迹的一吊中,是否存在着危险?整个过程中哪些步骤最为关键?古老的沉船被装进沉箱起吊后是否安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天在华天龙号上的打捞现场采访了现场打捞总指挥吴建成和水下考古研究所博士魏峻。
古船结结实实固定在沉箱中
在整个起吊过程中,最危险最容易使文物遭遇损失的阶段是什么呢?
吴建成说,有两个阶段最容易出现危险:一是将上下沉井切割分离的时候。因为沉井本身重量已很沉重,在其四周切割一圈后,上下沉井就此分离。这个时候,因为泥沙有巨大吸附力,如果不赶紧吊上去,担心出现上沉井的下挫。而巨大的摩擦力可能使沉井遭受破坏进而威胁里面的古船。因此,我们在切割分离前,已经用粗大的缆绳将沉井的顶部吊住,减少出现下挫的危险;其次是担心出水后,泥沙和海水泄漏对沉船影响大。但从出水的情况看,沉箱中的泥沙并没有泄漏下来,连海水也漏得很少,“南海Ⅰ号”被结结实实地保存在了沉箱当中。
“由于该处海域水深有25米左右,半潜驳沉不到水底,我们只能再专门运来了两个尾浮箱绑住半潜驳,使它浮在海水中间而不是沉到水底。总之,从整个起吊过程来看,进行得非常顺利,‘华天龙’吊着沉箱非常平稳地从海底30米的深处平移了500米到‘华天龙’另一侧水下9米的半潜驳的甲板上,没有出现预想的意外情况”。
魏峻说,起吊后,水下考古人员对沉箱内的文物进行了探摸,非常完好,100%安全。那是因为包裹“南海Ⅰ号”的泥是比较硬的泥,不是软的泥,因此对“南海Ⅰ号”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预计23日开始拖移至海上码头
22日,打捞工作就是准备在10时左右,让半潜驳将舱里的水排出去,然后浮出水面,这时半潜驳就变成跟普通的船一样,预计排水要3小时。届时沉箱就会完全露出水面。随后,工作人员要对半潜驳上的沉箱进行加固,接着要把挂在沉箱上的钢缆卸掉,并且对绑着沉箱的尾浮箱进行切割分离。在这一切工作完成后,没有意外天气因素影响的话,拖船23日就会拖着半潜驳前往水晶宫海上码头了。
在拖曳过程中,有两条拖轮一直跟在旁边顶替,以保万无一失。拖的过程中,文物在钢沉井当中的状态就像放在家里的房子一样,非常稳定,不会出现意外。而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在缆绳卸下以后就完成使命了。
从海面上到陆地困难最大
吴建成认为,在整个拉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水陆连接的过程。他说,从船上将沉箱拉到水晶宫海上码头,大约需要八九个小时。但从水上拉到码头路面的气囊上,则要花很多精力。不过,到时会有装置让它移到码头的气囊上去。
“之所以用气囊是因为气囊可以压缩,比较平稳,不会让‘南海Ⅰ号’在沉箱里有震动。而入宫以后,沉箱底下的气囊要抽走,则可以在沉箱底下穿入垫子,气囊一放气,就可抽走了。不过也不能确定23日就肯定进行拉移,还得根据天气情况决定”。
“‘南海Ⅰ号’完全出水后,7米高的沉箱会全部露出水面,人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南海Ⅰ号’的顶部淤泥和上面个别散落像瓷器碎片一样的东西,这些并不是瓷器,而是贝壳。沉箱的四壁会沾满了海藻和各种贝壳,已经不复下水时崭新的橙红色模样。”魏峻说,今天出水的时候,人们能否透过未封住的沉箱底部看到古船的轮廓?这点很难,因为沉箱下水后经过半年的时间,已经结成大约1米厚的淤泥层,所以很难看见“南海Ⅰ号”的轮廓。“沉箱全部出水的时间预计是22日的12时左右”。(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