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物价真正见效要等到2008年下半年,等物价稳定后,“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内涵才有可能调整,从而为股市释放新的政策性能量。抓住政策-物价互动所引发的利润在不同行业间的漂移路径,也就抓住了“政策性”红利机会。
一个成功的投资策略必然是时间、空间和条件(制度、政策或人气)完美结合。谈2008年的投资策略,不能不以物价-政策-人气三角指标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因为物价与政策的博弈,即市场与政府行为的博弈将引发利润在不同部门、行业之间漂移。笔者的物价-政策-股价分析“模型”是:提前筑好价值之堤坝,拦住价值洪流转移或者下泄的机会,将价值转化的利润网到网兜里。
先看物价。2007年年中开始的物价迅速上升,是自然、经济规律共同作用及政策变化的必然结果。
自2006年起,太阳黑子爆发进入周期性活跃阶段,它带来了大气层磁场的变化、引发空气环流变化、促使气候变化,洪涝、旱灾和疫病暴发频繁,2007年进入了自然灾害频发的高峰期,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自然灾害的发生会促使居民心理产生消费、投资的冲动,这种冲动性行为导致了房价、物价和股价的非理性上升。
由于自然界是作用于社会经济最重要力量,如果能够对天文影响经济生活的程度作些预期研究,就能尽早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不适当的政策行为往往会加剧这种自然生成的结果。2002年4月1日我国实施了大米、小麦、玉米粮食出口免税政策,2005年对小麦、玉米粉的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3%。但这样的鼓励粮食出口、将粮食转化为能源的政策,农民没有获得好处,在加大市场需求的条件下抑制了粮食生产,为粮食减产和粮价上升埋下了伏笔。另外,在石油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2007年美国减少了20%的玉米出口量,造成世界性的饲料价格上升。因此,我国物价上升具有国际性背景,无法用进口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
一场不期而遇的猪蓝耳病,使我国的粮食-食品-CPI的链条出现非常奇怪的现象:丰年粮价不断上升,而食品价格的上升,是由于生猪价格的上升,生猪价格的上升是由于谷贱伤农和猪贱伤农,谷贱伤农和猪贱伤农正是对农民利益保护不力的结果。一场“天灾”将原本脆弱的低物价、高增长的繁荣之路径硬生生拐了弯。
那么,“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否扭转物价趋势,重新回到低物价-高增长的“理想”之路上去呢?笔者估计,控制物价真正见效要等到2008年下半年,等物价稳定后,“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内涵才有可能调整,从而为股市释放新的政策性能量。
加大农业投入、补贴农业生产和商业保险,将引发农民在短期内的生产积极性,为明年夏粮丰收提供政策性保障。由于生猪将集中于明年夏天出栏,也为副食品价格的稳定提供了基础。同时,取消粮食出口退税,优先供应国内市场,稳定物价,又在减弱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近期央行的非对称性利率政策,就是为了稳定储蓄,防止储蓄向地产、股市大搬家。以“家庭”为单位考核“二套”房产及对物业税政策的朦胧取向,也部分地抑制了投资房地产的热情。因此,笔者判断2008年下半年物价指数逐步回落,是有可靠依据的。据此估计,本轮物价的一个高峰大约是在春节前后,最高可能是7.5%。这一预测是建立在对居民的消费习惯、食品供应、粮食生产和心理预期及统计策略等因素综合分析基础上的,夏天之后物价有可能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政策-物价的互动,必然引发利润在不同行业间的漂移,这种利润漂移的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政策性”红利的机会,从而为明年的投资策略提供了政策-物价双重基础。
第一季度,“吃饭”和“吃药”将是行情主流。因为物价高企,必然产生食品、农药、化肥、农机、种子、医药、商业等投资机会。这些大消费类行业的机会,可以称之为“通货膨胀”式红利机会,这些行业有些在2007年被机构冷落,有些是因为中小盘股而无法在“5?30”后出现大行情。除了通货膨胀红利的作用外,医药行业还因为医药体制改革所产生的能量,可能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想象空间。
第二季度,物价相对稳定或者稳中有降,地产、能源、航空、造纸等大盘股在本币升值的推动下,内含价值不断提高,或许会出现大盘股重新活跃、指数因而大幅上升的行情。这种行情与奥运概念相激荡,将形成一种群体无法抗拒的力量。新一届政府强调在“好”的基础上实现“快”的发展的思路,为地产、能源、商业、航空行业的活跃提供了政策性的心理保证。
第三季度有望出现金融(券商)、钢铁、有色、资源类行业的投资机会。由于夏粮丰收,物价进一步稳定,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作了内涵调整后,经济在上半年平稳的基础上可能加速,对金融控制的力度将适当调整,金属行业、资源类企业将出现较大的机会,这些大行业将从箱型震荡中走出来,出现较大升势。因此,明年秋天,行情将出现与物价趋势相反的走向,基本上符合国家调控物价、稳定股市的政策取向。
第四季度,行情回归到物价-政策-股价较真的状态,即主要大行业的行情不再,而中小企业(行情股吧)板、创业板的行情活跃。股指期货(专题论坛)推出后,包括券商、期货概念的投资行为将会集中出现,其中水运、造船、航空、商业等行业的表现值得期待。由于利率水平较高、一些企业融资困难,创新能力强的投资银行业务,将会为券商提供特别的机会。
(作者系资深证券研究人士)(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