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行情”
低仓位是王建新得以不那么难看地度过2008年的法宝之一。
这也是公司研究部门去年强调的策略。2008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为-50.63%,王建新所在公司的基金表现均好于此,同一公司的另一只基金还名列前茅,低仓位无疑是这些成绩的保障。
公司的风格一惯比较谨慎,2008年底做来年投资策略时,没有豪言万丈,把“复苏”看得不那近。
尽管当时一些激进的基金已经在大举加仓,但很快在排名上被无情地否定。
排名因素、赎回因素和大客户的年报需求,让王建新更多地考虑低仓位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那时候,大客户问得最多的是,净值什么时候能够升上来,什么时候赎回好。尽管有时不免拍着胸脯安抚客户“市场会好起来”,但对于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他也不那么底气十足。
乃至2008年11月刺激经济政策发布以来,王建新也只是完成所有基金经理的规定动作——迅速将结构调整到相关行业去。
但毕竟低仓位是一个“只守不攻”的位置,王建新还记得去年三、四季度的两波反弹,因为仓位过低,一度跑输指数。
所以当2009年临近时,他慢慢地增加了仓位。
在王建新看来,这波行情一开始是波力量并不大的“底部行情”。
“当时一部分先行指标上来了,市场活跃度也有所增加,对于我们这种原先仓位较低的基金来说,正是尝试加仓的合适时机。”
王建新没有想到的是,当各种指标和信号还模糊的时候,市场的信心似乎一夜之间陡然站起。
1月中旬,公司研究部门确立了把这波行情看到2200点。
当加仓信号来临,王建新知道不能手慢,市场中大多数人都是“跟随策略”,向众望所归的板块蜂拥而上。
到农历新年前,王建新已将仓位加到60%以上,最集中的加仓是在1月中旬左右完成的。
王建新有点兴奋,他是基金经理中的“晚生代”,在上一代公募经理转投私募的大潮中,200多位和他一样的研究员或经理助理转而成为基金经理,占据基金经理的半壁江山。
在他就任以来的不到一年半中,急转直下的经济基本面和熊市是他们的主要经历。现在,行情呼之欲出,真正的较量似乎才开始。
但是牛年后的这波行情直接将他砸向迷茫,2200点之后该怎么做?排名压力让他不舍得放弃这波行情,高仓位下,他又只能回归到结构调整的路上去,一边担心着靴子掉下来的那一天。
王建新现在的仓位是68%,最高到过76%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