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午1点半,王建新(化名)开着车行驶在回家路上,他实在太累了,早会之后,倦意就一阵阵袭来,此刻,他只想早点回到浦东的家中,狠狠地睡上一觉。
王建新是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管理着一只规模中等的股票型基金,去年排名中上游。
“一动不如一静”,牛年开市以来的这波行情把他的脚步弄得有些忙乱,今天正好是个盘整市场,他决定静一静。
经历了2008年的由“牛市思维”转变到“熊市思维”,到习惯了“熊市思维”,现在,是不是又要调转思维了?
车驶出过江隧道,迎面而来是一片白茫茫的大雾。
被迫加仓
2月17日、18日大盘以大跌收盘,着实是让王建新松了口气,他早就觉得市场该调整了,可是又不敢贸然大幅降低仓位,错过行情的压力像一把剑悬在头顶,让他几天来进退两难。
其实上周发出那几个量比较大的抛出指令时,王建新心里还是挺笃定的,市场走到2200点以上,一些股票的阶段目标价早已到达,该是降低仓位的时候了。他对高仓位还有点生疏感,尽管1月以来一直在加仓。
他的抛出很快被市场高热度的上涨否定了。
2月13日,沪市拉出一根漂亮的阳线,上涨3.19%,收盘于2320.79的高位上。
之后的几天,他只能停止大幅降低仓位的计划,改而调整结构,但是在这样的“高位”加高仓位运行让他心里很不踏实。
“做多资金太强悍了!”王建新感叹说,承认自己是被迫做多。
回想起这波行情,他觉得自己一开始就比较被动,节奏也没踏好,“除了少部分先知先觉的,整个公募来说都比较被动吧”。
牛年一开市,A股市场的成交量就频频放大。2月3日,沪市总成交额1452.37亿,2月9日,沪市总成交额跃升至2088.13亿,此后,沪市总成交额一直在2000亿上下浮动。
到2月16日前,沪市只出现2根阴线,股指从农历新年前最后一天收盘的1990.66点,一直上涨到2月16日收盘的2389.39点,涨幅约20%。
与此对应,场外资金持续净流入。
王建新注意到的是,2月4日以后,动辄上千万的大单明显增多,其中大部分并非“基金股”。无论是观察那些冲在最前面的股票,还是分析巨额流入的资金,他都相信这不是机构所为。
是谁在做多,王建新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但无论如何,踏上这波行情是必须的,基金排名的压力让他别无选择,只有加仓。
在他加仓的同时,基金加仓的迹象也明朗化了,那些熟悉的股票都轮番抬了次头。
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2月9日的仓位测算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2.28%,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5.96%,在增仓的基金当中,增仓幅度2%以上的基金有125只,增仓5%以上的基金有18只。
“说起来道理很简单,你没踏上这波,别人踏上了排名就上去了。”王建新无奈地说。在他看来,如果说1月份自己的加仓尚属主动有序,这一次,则完全是被动和手忙脚乱了。
这显然不是他一个人的被动。根据中信证券的有关基金仓位监测数据,从1月12日到1月23日的两周里,230只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67.2%,变动1.7%。而同期上证指数从1904点上涨到1990点,涨幅为4.5%。显然,节前时基金加仓还不多。
到了节后开市,从2月2日到2月13日的两周,230只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72.57%,变动5.35%,而同期上证指数从1990点上涨至2320点,涨幅为16.5%。
显示在指数大幅上涨的压力下,公募基金不得不不断追高提升仓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