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高位运行的CPI,一边是持续下滑的GDP。中国面临保增长还是反通胀的两难选择
★ 本刊记者 /杨正莲 周政华
被视为中国经济引擎之一的上海,2008年上半年GDP增长,罕见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楼市“拖累”经济增长?
上海统计局总经济师蔡旭初7月24日在上海市政府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上表示,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对上海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数,导致GDP少增长0.4%。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1998年以来,上海房地产投资占固定投资总额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的水平。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杰认为,投资过于集中到房地产行业,不可避免地对很多其他产业形成了挤压和替代,并直接影响到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
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的经济,对房地产市场非常敏感。个中原因就在于,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长期偏高。坊间对此的通俗解释是,“房地产绑架了经济”。
北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7月,北京市发改委表示,未来将提高其他产业和其他领域的投资,以增加城市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上半年,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滑落到2006年以来的最低点。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目前,房地产投资占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仍然接近50%。
房地产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低于北京、上海等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尚不足20%,该数据并不包括房地产相关产业投资。
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钢铁、水泥、建材等上游产业,以及家电等制造业下游产业来实现——2008年上半年,由于房地产投资增幅的回落,国内钢筋的产量已经减少1%。证券日报发表国海证券分析师朱生球的预计,未来1年,由于房地产投资放缓,国内钢铁价格可能下调20%。
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
不管怎样,在京、沪、深等一线城市房地产陷入萧条的同时,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确实处于转向之中。
被视为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其基准指数——上证指数从2008年初的5200多点一路跌至9月初的2300多点,成为同期全球下跌幅度最大的股票市场。
同期,房地产股票平均跌幅则接近60%,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集团A股股票价格则缩水了3/4以上。
过去半年中,中国证监会通过多种措施重振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的信心。政策行为主要着力于规范大小非解禁和严惩内幕交易等措施,以此来促进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为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之初大小非问题预留的隐患,2008年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通知,7月21日又宣布,即日起大小非减持情况将在中登公司网站上定期披露;8月25日,规范金融从业人员“老鼠仓”行为的条款也写入刑法修正案草案,目前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与之前“政策托市”意味浓厚的调整不同,此次证监会的诸多措施更多着力于制度建设,因此效果也不如之前提振市场的效果明显。
微观层面的经济下滑风险也在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长已连续4个季度下滑。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近两成,纺织业发展面临困境,电力石化企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亏损。
最突出的是,大批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8月6日披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7月7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办公厅等部门紧急报送《当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亟待改善》的调查报告,为中小企业向国家寻求政策支援。
融资困境是导致中小企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资金短缺只是中小企业倒闭的导火索。由于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在弱外需和高成本的双重夹击下,中小企业难以避免转型的冲击。
不仅是中小企业,大企业比较集中的汽车行业,2008年国内产销量涨幅也出现下滑。一般而言,汽车业这一对市场变化反应,要先于其他产业,可视为观察宏观经济动向的风向标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7个月国产汽车产销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新华信汽车行业分析师朗学红认为,今年宏观经济紧缩,股市和房市的波动等因素都会对车市尤其是中高级车市产生较大影响。
宏观经济下行已经影响到国家税收增长。在经历了18个月的红、黄灯之后,财政收入终于在7月进入了绿灯区。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08年7月,国内税收增幅比今年上半年回落了19.7个百分点,其中证券、保险、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均出现了负增长。
在8月18日财经杂志出版的宏观经济周报中,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表示,国内登记失业率,2008年2季度比1季度上升了0.05个百分点。
蔡认为,如果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持续困难,将进一步促使失业率上升。
在保增长与反通胀之间
一边是高位运行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一边是持续下滑的GDP。对在保增长与反通胀之间疲于奔命的中国政府来说,目前面临两难的政策选择。
如果担心经济滑坡,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或积极财政政策,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如果继续实行紧缩信贷,财政政策也不作调整,那么经济增长有可能持续放缓。
决策之难,源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尚未明确。关于经济增长走势就存在着两种相反的看法。预言经济下滑者,主要依据在于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房地产、证券市场波动、中小企业成本上升;认为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者则坚持,中国政府将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出于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呼声日高。国际投行摩根大通在8月下旬发布的一份报道称,中国政府领导层正在认真考虑一项总金额至少2000亿~4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可能于年底前放松货币政策。
然而,自2008年持续上涨的PPI(工业品出产价格指数)和仍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指数,并不支持经济刺激的方案。PPI所标识的工业品价格是推动CPI高启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居民消费品的价格,受生产阶段的工业品价格影响明显。单纯地对CPI的抑制并不彻底,只有将工业品价格指数降下来,CPI才有可能得到本质上的抑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8月31日在深圳召开的世华财讯系列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现阶段CPI有失真之处,PPI可以起很重要的参照作用。分析2008年1月到现在的物价走势,可以看到企业对PPI上涨带来压力的消化能力在逐步减弱,最近几个月PPI向CPI的传导在增大。
8月27日,国务院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提交的报告指出,下半年将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