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南极昆仑站(1月18日摄)。至当地时间1月19日,南极昆仑站主建筑四面墙体维护板已安装完毕,开始进行顶板安装。新华社发
图为南极中山站正在建设的空间物理观测栋(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奕湛摄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它位于南纬80度25分,东经77度06分,海拔4087米,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昆仑站主体建筑由11个工程舱拼接而成,它包括宿舍、医务室、科学观测场所、厨房、浴室、厕所、污水处理场所、发电机房、锅炉房、制氧机房和库房等。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对新华社记者说,主体建筑主要采用模块化或集装箱式建筑构件组装而成,以减少现场的安装工作量。
吴军介绍说,单纯的集装箱式构件节能效果较差,为减少油料消耗,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耐低温的不锈钢,外包复合加芯的保温板。这样,整个科考站设计成内部功能舱与外部保温层两部分,内部功能舱由若干个可独立运输的集装箱式预制工程舱拼接而成,施工人员在国内将工程舱及其内部装修、设备全部做好,把这些工程舱运往冰穹A地区组装后,再现场安装外部保温围护层。
昆仑站室内设计与家具多采用暖色调,从而减少环境对科考队员造成的心理影响。昆仑站建设项目经理陈兆融介绍说,昆仑站内共设有10间宿舍,这种宿舍有些类似于火车的小包厢,有上下铺,但床更宽、更长,屋里有专门的空间放置行李,还有一张可折叠的工作台。由于处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在每个床头都有一个供氧终端,科考队员通过它可以补充氧气,缓解缺氧造成的不适。
据介绍,目前建成的昆仑站主体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根据规划,3至5年后,昆仑站将逐步升级扩建到558.56平方米,成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综合本社记者刘奕湛、崔静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