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枫刀”到新型战车:“把实装当课堂,让部队成为学校。”
该师的前身,是新四军第一个骑兵团。当年,师长彭雪枫亲自为骑士们设计了锋利的战刀,人送美称“雪枫刀”。
那时,一匹战马、一把战刀就是打赢利器。如今,钻进新型坦克的炮塔,新装备让人眼花缭乱:超短波电台、宽带电台、短波电台、网络控制器、火控计算机……
接装之初,全师考试,选拔出一批“尖子”去工厂跟班见学,闹了不少笑话。一次,师傅让新兵张书生拿一个“网络控制器”,小张把计算机整个搬来。师傅啼笑皆非:“你赶紧回连队吧,太笨!”
什么是信息化装备?当年,不光战士不明就里,就连机关也想象不到。一次,工厂生产了一批新装备。嗬,价值100万!装备部看了清单,连忙派一辆卡车去拉。谁知,这些器材还不到半米见方,用一个小推车就拉走了……
“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这是共和国第一任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的名言。如今,该师官兵这样理解这句话:“不懂得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装甲兵!”
新装备涉及光学、声学、电子学等20多个门类的专业知识,全部掌握相当于修完一个全日制大专的课程。几年来,全师上下勤学苦研,“把实装当成课堂,把部队当成名牌学校”,从师首长到普通一兵,无一例外。
冬天,滴水成冰,官兵们每天都在战车上钻研,一天上下车上百次;用辣椒生姜提神,昼夜加班加点,编写出9本60多万字的新装备修理工教材。抗颠震试验,战车爬陡坡越断崖,官兵磕得头上挂彩,只能躺着记数据……
一支装甲雄师,在学习中脱胎换骨。请看记者采访笔录中的一段官兵学习项目的“今昔对比”——
军官:一名坦克营长,过去只需指挥单一兵种,现在要学习坦克兵、步兵、炮兵和侦察兵4个兵种的指挥知识。
指挥士官:以前只需要了解单车战术,现在要学习连战术,要会识图标图,基本要具备一名初级参谋的水平。
通信兵:原来只需学习电台喊话、打旗语,现在必须掌握电子标图、卫星导航等10余个领域的新知识。
侦察兵:过去只有望远镜,现在要学习光学、雷达设备和无人侦察机操作,训练由越野、捕俘等8项体能课目扩展为情报采集、处理、分发等40项智能课目……
博采众长,迎世界八面来风:“未来很远,我们的目光必须更远。”
2005年秋天,“北剑-2005”演习如期进行。在当年成吉思汗挥师驰骋的千里大草原上,该师官兵驾驭新型坦克,向来自24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亮相。
这次演习,该师与对手进行了10个比武专业的考核,得了9个第一。
硝烟散去,在演习结束后的“国际座谈会”上,时任该师某团团长的纪连军率先举起了手,他的提问对象,是英国陆军装甲中心主任鲁迪·沃海姆上校。
提问,不止在沙场。该师师史馆,陈列着世界178个国家的国旗,俨然“大半个联合国”。作为我军对外开放的陆军装甲师,该师迄今共接待803批次、13800余人次外宾参观。近年来,每当外宾来访,该师官兵都虚心求教,积极交流,竞相提问。
提问,也不止在中国。师长陈学武,曾在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毕业考核那天,陈学武不但圆满回答了自己抽到的题目,还向评委提问:“在超视距对抗条件下,装甲兵争取主动的关键是什么?”主持答辩的弗拉索夫教授认为这个问题非常“前卫”,欣然作答之后,高高举起满分牌!
去年,陈学武师长访问德国,德军装甲第十师师长马库斯·本特勒指着演习态势图,礼貌性地征求陈学武的意见。陈学武侃侃而谈,马库斯大吃一惊:“这正是我的作战决心!”
在第十师网管中心,马库斯被陈学武接二连三的提问难住了:“明天,我给您找个专业人员回答。”第二天,德国报纸报道说:“中国军人很内行,很专业,很有职业精神。”
陈学武没有陶醉。他发现,德军所有“豹”式坦克,倒挡时速度比前进还要快,演习中情况有变,马上退到小树林里,召唤航空兵打击。顿时,陈学武眼前一亮:装甲兵必须“站”起来,不能总是趴在地上。武装直升机“一树之高”,对装甲兵威胁最大,应是首选打击力量。
他发现,作为世界现代装甲兵的“鼻祖”,德军已经抛弃了二战时屡试不爽的“等齐式”攻击经典战术,采用了“扫描式”超视距精确攻击战术。他还发现,德军一个士兵服役9个月,一个坦克乘员的训练时间只有5周……
“要抓紧探索新战法、新训法!”回国后,陈学武带着“一脑袋的新想法”,立即赶赴演兵场。这次演习,该师破天荒试验了“扫描式”攻击战术,官兵明白了“战场上,谁对我威胁最大就先打谁!”
信息化建设,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催生新的“化学反应”:“信息化‘化物’更要‘化人’!”
记者采访时,很多官兵把10年来组织编写了几百万字的新装备维修保养手册的“张工”挂在嘴上,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张工”名叫张志,头发稀稀拉拉,一脸风霜。一番交谈,记者大为惊讶:这位地方大学毕业来到部队的“张工”,专业技术职务才是助理工程师,今年已经42岁了。
由于作战团工程师编制受限,他连中级职称都没有。但是,他没有一点失落,说起一个个革新成果依然兴致勃勃。
他的幸福在哪里?指着当初差点被工厂师傅“赶回来”的新兵张书生,他乐不可支:“当年跟着我干的小张已经提干了,还是全军新型装甲部队训练教范的编委!”
仿佛是这支部队特有的现象。促膝长谈中,官兵们耿耿于怀的不仅是职务提升快慢,他们更介意的是许多“兼职”:师长,是全军装甲部队信息化建设“需求专家组”组长;副师长、副政委,是装甲兵院校研究生的“部队导师”;自动化站长,是中科院软件所“客座高工”……
信息化,让全师官兵沉浸在一个其乐无穷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多精彩?每个官兵都会告诉你——
坦克车长说,2007年演习,一辆坦克深夜在茫茫草原迷路。要是过去,非得露宿草原不可。如今打开电子地图,画了一条导航线,就摸黑准确开到集结地域。
坦克营长说,以前是兵越“老”越厉害。如今,全营自己买笔记本电脑的战士就有70多名,新兵在网络对抗中战胜老士官,一点不新鲜!
侦察科长说,过去侦察看纸图,尺子圆规量大地,如今太空有卫星,地上有雷达,空中还有无人机,战场越来越透明。
装备部长说,以前修坦克必须“大卸八块”,现在战车上“黑匣子”自动记录参数,不等战车“闹病”就“治病”,维修保障掌握了主动权,实现了精确化。
政治部主任说,政治工作搭上信息化快车。如今,全师实现了野战卫星电视接收,摄录文件编辑、电台广播信号转播、小型无线电局域网组成全师政治工作无线“互联网”。
参谋长说,师党委提倡“用数据存储战斗力”。每次演习之后,官兵第一件事是采集数据,战斗员就是研究员。部队上下形成一个共识:科学而明晰地提出需求,比引进技术更重要。
需求在哪里?谁来提出需求?官兵们自豪地拍胸脯:需求就在演兵场,我们就是“明白人”。如今,部队很多骨干是上级机关和科研单位听建议、明需求、做决策的“座上宾”和“智囊”。
细细品味,这10年,该师发生的一切不是机械叠加的“物理反应”,而是不断生成新事物、催生新气象的“化学反应”——
“信息化‘化物’更‘化人’!”
【尾声】
“北剑-2007”演习,一幅气壮山河的画卷——
千余平方公里内的丘陵沟壑间,电磁密布,烟波如潮。“红军”装甲师实施电子干扰和电磁压制,瘫痪了“蓝军”的通信中枢,旋即发起冲击。
铁甲轰鸣,几代中国装甲兵梦寐以求的“扁平化”指挥亮相:团长指挥连长不必通过营长,命令可以直接从网上传达到连长甚至单车。
电波织网,在空、天、地传感器情报获取处理传输一体化平台的引导下,数百辆坦克大纵深迂回穿插,火力与突击方向高度精确协同。
国外有媒体评论说:中国陆军信息化走了10年,终于闯出了一条路!
今年,他们探索的脚步还在继续。记者获悉,他们将首次与战区之外的对手实施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兵实装对抗演练。
这,又是一次不寻常——
参观者,将是来自几十个国家的高级军事观察员。
他们的对手,将是赫赫有名的“铁军”!(李选清 武天敏 陈才胜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