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是谭兴茂把妻子从废墟里刨了出来,幸好两人都没有受伤。新快报记者 黎广/摄
都江堰婚姻登记处挤满了人。新快报记者 黎广/摄
多为顺利进行住房登记
进入都江堰,原来破败的房子已经不多见了,马路边上的帐篷也已经消失了。临近过年,青城桥边新挂的红旗迎风飘扬;幸福家园的牌坊下,山西手擀面已经重新开张,辣子油在锅里煎得吱吱作响;街道杂货铺里进的年货也堆满了屋子……
都江堰婚姻登记处距离幸福家园不远。这几天,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杨娜异常繁忙,以前每天来这里办结婚手续的人也就三四十对,而现在这个人数已经升到了200多对。
期盼住进新房
张德全是都江堰市天马镇金陵村的村民,今年61岁,他和老婆李清辉1977年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昨日(年廿九),他一大早来到了都江堰市的婚姻登记处。“我们还住在危房里,村里说要住到新房,必须提供户口本、房产证和结婚证,可我们的结婚证在地震的时候被埋了,没挖出来。”张德全说。
地震后来婚姻登记处补办结婚证的张德全让那里的很多员工印象深刻。“他文化程度低,不会写字,那时候我叫他在‘本人姓名’里写名字的时候,他就在那一栏里写了‘本人’两个字。”杨娜说。上一次,张德全是一个人来的,他不知道补办结婚证也需要夫妻双方一起来,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清辉不想去,“我们从结婚到现在,在外面都没牵过手,现在跑来婚姻登记处,别人会想成啥子嘛!”尽管李清辉已经60多岁了,但提到补办结婚证,脸上似乎隐现了一点少女的羞涩。
这次来,表格是李清辉填的。她在文字方面显然比张德全懂得多一些,虽然填这两张表也耗费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
张德全很务实,他清楚结婚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今天是我们村登记房产的最后一天,如果不把自己的情况报上去,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新房子住。”张德全夫妇都是农村户口,在房屋置换问题上,他们按政策能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有可能的话,我们能住进70平方米的楼房里面。”这对于住在农村里的两口子来说,是个可喜的盼头。
来生还再娶她
昨天早上10时,阳光明媚,重新拿到结婚证的谭兴茂夫妇走出了办证大厅。“我们以前的结婚证是张奖状,好像是国家对我们爱情的表扬。”谭兴茂拿着小红本本对记者说。不过对于新版的结婚证,谭兴茂的妻子赵树清很兴奋,她非常幽默地说:“60多岁了,就当又结了一次婚,可惜老头子还是那个人……”即使如此,谭兴茂还是打算回去再摆一次酒。“即使有来生,我还是会娶她的。”谭兴茂说。
不过他们补办的结婚证,也跟申报房产有关系。“国家会给我们每户人家70平方米的房子,假如不要的话,听说会有14万元的补贴。”赵树清说,而补办结婚证的意义,据赵树清分析,是为了防止夫妻双方各自申报,“毕竟有些人在地震前是有两套房子的”。
其实,他们夫妻俩的房子在地震的时候全部垮塌了,是谭兴茂把妻子从废墟里刨出来的,当时他们居然都没怎么受伤。“冲着他救我这一点,如果有来生,我还是要嫁给这个老头。”赵树清慷慨表态,让谭兴茂很不好意思,“我跟她的婚姻是包办的,后来慢慢才有了感情,不过这一次是我们双方自愿再结一次。”像这样前来补办结婚证的,据婚姻登记处的李艳说,每天有200多对。“我们的工作量从来没那么大过,而且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李艳这个时候手里还拿着另一对夫妇的资料,对一位看上去有70多岁的老大爷说:“你们的户口是甘孜州的,要到甘孜州或者马尔康去办,都江堰办不了。”转过身来,李艳向记者表示,“两个星期以前,政府开始对受灾的民众进行房屋登记,而不少人的证件在地震中都遗失了,所以这两周婚姻登记处里爆满了人,他们都想在过年前拿到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