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健康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当代国家必然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选择。国家创新行为涉及国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活动,是器物层次创新、制度层次创新、观念层次创新的总体表达。制度层次创新重于、高于器物层次创新;观念层次上的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先导,观念层次创新更重于和高于制度层次上的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能力的核心指标,成为推动国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创新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科技不仅改变了物质世界,甚至改变了精神世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
根据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学术界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发展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约有美、英、日、法、德、芬兰、瑞典、丹麦、韩国、新加坡等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
根据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可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三种类型:1、创新型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创新能力指标在世界上均处于领先的地位;2、创新追赶型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创新能力指标与创新型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正在逐步改善;3、创新不足国家,如巴基斯坦、叙利亚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创新能力指标很低,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善。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力资源作为两个“第一”的集中体现者,是国家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不仅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支撑和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人力资源具有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所不具有的可无限开发性,人力资源开发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基础。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成为经济学家和全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与物质资源的有限性相比,人类潜能的开发具有无可限量的前途。当代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将日趋落在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谁拥有一流的人力资源和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和创新优势。一个国家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产业水平,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创新活动的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创新资金投入主要包括R&D经费投入和公共教育支出等方面。R&D经费投入是对国家创新活动的直接投资,体现了国家实施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育投资是对未来国家创新行为的提前支付或储蓄,虽然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但对国家创新行为的影响却是深远的。R&D经费的投入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乃至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保障。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加R&D投入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R&D经费投入的多少反映了国家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而且与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世界主要国家工业化的历程看,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期间,科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各国经济增长过程同时是科技投入不断增大的过程。人均1000美元时,各主要发达国家在R&D上的投入比重虽有差异,但基本是占GDP的1%左右,人均GDP3000美元时,各国都达到或超过了2%。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以色列是R&D经费投入强度最大的国家,占GDP的比例达到了5.1%。主要创新型国家的R&D经费投入一般都占GDP的2%以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要努力建设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健全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的法制环境、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充分释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摘自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健康报告》 杨多贵 周志田等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