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在《2009科学发展报告》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展”的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建设的主要进展及发展态势。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近二十年来,按照国家的部署,中国科学院陆续建成了一批大科学装置。“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12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中国科学院承建了7项新的大科学装置。
文章接着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的七大进展:(1)同步辐射装置。目前,我国有已建成并已投入运行的北京、合肥同步辐射装置,和即将建成的上海光源。北京、合肥和上海的三个同步辐射光源在波段上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将共同为我国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2)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EAST)。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于2007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运行的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3)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于2008年7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规模最大、能量最高、可实现全离子加速的重离子同步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系统。(4)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于2004年开工,旨在对BEPC和北京谱仪进行重大改造,使之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5)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于2008年10月建成,其领先的主动光学技术和多目标光谱观测能力,将使我国具备为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暗能量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6)2008年5月,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开工典礼在合肥科学岛举行。SHMFF包括40T级稳态混合磁体等一系列实验装置,将使我国的强磁场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7)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将是一个质子束功率达100kW、有效脉冲中子通量居世界前列的装置。2008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议书。
文章最后分析了大科学装置的发展态势,许多拥有大科学装置的研究机构从最初的单一学科研究逐渐发展成为多学科研究;从仅从事基础研究发展为同时从事应用高技术研究,并随着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聚集,进一步发展成为依托设施或设施群的国家大型综合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9科学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