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咨询组撰写。文章共包括6部分内容。
一、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危害
主要包括:1.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严重制约经济发展;3.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干扰日常社会秩序;4.人类未来的主要威胁。
二、影响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发生的因素
主要包括:1.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影响;2.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在负影响;3.人口结构与人类行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4.病原体自身变异的影响;5.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国际社会防控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主要包括:1.传染病防控策略;2.传染病防控体系;3.科技支撑体系。
四、我国面临的传染病防治形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但我国在应对传染病,特别是新发和突发传染病方面仍面临着严重的形势:
1.艾滋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危害日趋严重;
2.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群体异常庞大,防治形势严峻;
3.结核病、狂犬病、布病和血吸虫病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4.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人畜共患病受到广泛关注;
5.我国传染病种类多,多种传染病流行猖獗;
6.传染病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政府、社会和家庭负担沉重。
7.传染病防治技术亟待提升。
五、我国传染病防治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近50多年与传染病抗争的过程中,我国传染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壮大。
1.逐步完善各项法规,提供政策环境;
2.逐步完善疾控体系,提升应急能力;
3.重点强化研发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4.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5.存在问题
50多年来,我国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我国目前的疾病监测体系仍有待完善;
第二,我国的疾病检出能力急需提高;
第三,尚未建立新发和突发病原的基础生物信息数据库、重要毒力和保护性抗原储备库;
第四,新发和突发病原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第五,在基础设施方面,对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技术平台的建设重视不够;
第六,医学、兽医学科研人员缺乏协作沟通,对禽畜疫病的基础研究投入不足。
第七,职能部门间缺乏合作。
六、关于加强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基础研究的建议
1.制定新发与突发传染病基础研究的近、中与远期的国家规划,整合相关的计划和项目,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全面提升国家对新发与突发传染病的整体防控能力。
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注重相关学科的资源配置,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和加强专用基础设施建设。
3.深入开展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系统调查,建立与健全传染病病原为主体的资源库、基础数据库和相应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 为新发与突发传染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提供基础支撑。
4.应用生命科学现代技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开展以新发和突发病原体为主体的基础研究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提高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当前,随着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飞速发展,国际上对病原体的研究已进入一个以病原体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的时代。我国现阶段在基础研究中应加强的是:
(1)传染病流行和变异模型及预测研究;
(2)人兽共患传染跨种感染机制研究;
(3)病原体分子标识研究;
(4)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5)中医中药治疗传染病机制的研究等等。
5.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基础研究的原创水平,完善疾病监测与预警体系,以及对新发与突发传染病的防治能力。
6.拓展新发与突发传染病基础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疾病监测与预警的全球化系统。(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9科学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