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年以来持续收紧的户籍制度有了松动的迹象。
日前,上海市发改委明确表示,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就居住证持有人转办常住户口政策开展调研。
上海市政府一名官员坦陈,目前上海的居住证制度“含金量”不高。
今年初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吴沪生提交的一份书面意见指出,上海现行的居住证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按照现行的 《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居住证持有者只要年满60岁,即使已在沪工作多年且有住房,也必须回到户籍属地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吴沪生建议放宽人才引进居住证持有者非沪户籍员工在沪享受养老保险的限制。如在沪连续工作10-15年以上并连续缴纳各种保险费用者,可在退休后享受上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立以居住证、房屋产权证在沪登记的年限制度或类似于转成上海户口。
实际上,自上海推出居住证制度以来,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问题在近几年的上海“两会”上得到了充分反映。除吴沪生外,上海市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交议案和提案,要求上海市政府对现行的居住证制度和户籍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学院院长何勤华提交了一份名为 《关于改革应届毕业生留沪户口审批制度》的议案,建议取消应届毕业生的评分制的户口审批制度,对非上海生源的毕业生统一办理居住证,然后经过一段过渡时间,设定合理标准,对符合要求的人员允许在上海落户。
在此之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所长李伯良教授等上海市人大代表就曾建议上海市政府,从源头上实行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一视同仁政策。冯玉华等13位上海市人大代表亦提出,当前上海人户分离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在社会治安、市场秩序、行政管理等方面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上海市政府一名官员坦陈,上海2002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出居住证制度,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外来人口管理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但是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上海现行的居住证制度确实存在很多缺陷。
他说,目前上海共有600多万外来人口,接近上海实有人口的1/3,是全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但是这600多万外来人口当中只有300万人办理了居住证,这首先就表明居住证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同时,目前上海对外来人口落户的规定确实过于严格,全市户籍人口已经连续14年出现负增长。因此,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总结现行居住证制度的得失,进一步深化居住证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将附加在户籍之上的各种福利剥离出来,逐渐弱化直至最终取消户籍制度。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公民的户籍与福利是直接挂钩的,要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必须将这两者分拆开来。
他说,此前郑州、深圳和石家庄等地推行的户籍制度改革,最后均无疾而终,都是因为没有做好这一工作。而上海市现行的很多制度也犯有同样的错误,例如将居住证的持有者分为引进人才和普通的外来人员,前者可以享有上海户籍人口相同的各种福利,而后者享有的福利则要少得多。这不是弱化户籍,而是强化了户籍的作用,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彭希哲认为,在对户籍和福利进行剥离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将各种福利细分为全民普惠制、居住权利和个人贡献等不同层次的福利,根据具体类别分别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单位和个人承担经费。例如教育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其经费应该主要由中央财政支出;各个城市居民的低保主要由地方财政支出;而养老保险制度则逐步向企业筹集与个人账户为主的模式靠拢。本报记者 贺鹏飞 上海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