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倍增计划可以促使产业升级
董倩:刚才我们了解的都是有关最低工资保障的情况,刚才我们在短片里也说了,2008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里有一个12%的这样一个年工资递增的数字,你怎么看这个数字?
白岩松:
它希望确定一个目标到2012年的时候,工资比2000年翻一倍,所谓的倍增计划。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涨工资本身的问题,也是一个通盘的考虑。首先我们表面上来说,2003年到2007年,广东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4.5%,但是工资这四年只增长了9%多,显然就跟大家一直在说的,我们工资的增长永远跟不上GDP的增长。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写到,让所有的百姓分享改革的成果,又该从何处体现呢。
所以国外的很多政治竞选者他们也经常喊出一个口号,如果我当选,我一定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底下支持者就多。显然这是一件跟大多数人都紧密相关的一种政策。所以作为重点考虑民生来说,当然要做,但这还不是唯一的一个理由。物价在上涨,你也要考虑这个因素,尤其在广东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已经开始考虑把它涨工资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董倩:
我看到了这么一种观点,说工资增长这件事应当由市场决定,而不是说又由政府的一个硬性指标,你早早的就说,我多少年之后一定翻几番。
白岩松:
但是汪洋做了这样一个解释,他说我有一个大的构想,但是推动我大的构想,我就要用政策和市场的方式去进行推动,而不是直接下发红头文件。他在一个什么大的动作呢?汪洋到了广东之后,干的最大的事,其实不是说了很多让我们印象很深刻的一些话语,而是在极力地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最近他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他说广东要叫板新加坡,他看到了新加坡几十次工业转型,非常成功的路径。他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在今天这个节目里头说出来,大家可能感受会更深。
为什么要产业转型呢?为什么要提高工资?为什么要让那些劳动密集型离开广东,可能向其它地方走,广东自身要升级呢?在广东,以家具、小五金、服装鞋帽等等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八大产业,占去了广东土地的1/4,但是只生产了8%的工业总产值。就是说目前广东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叉路口,1/4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站在这儿,但是它为广东经济的贡献逐年下降,已经降到了8%。那你就想,提高了工资跟产业升级又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产业升级就意味着需要技能更熟练的工人,水平更高的工程师等等等等。面对这样的一些人群,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你不能拿出有吸引力的薪酬标准,他们怎么可能守在你这个地方,所以他自然提高工资,又成了产业升级中间的一部分。
有钱才会有内需,没钱只能听嘘声
董倩:
今天咱们关于广东省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它的最低工资标准,逐年在提高。另外还有一个针对全体广东人民的这种收入倍增计划,你怎么把它们两个连起来看?
白岩松:
我觉得从总体来说,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人们幸福的生活。那如果人们不能够分享到改革的成果,每天就满足在一个很虚的数字上,那我们还是受益者吗。所以提高工资是跟每一个家庭都紧密相关的事情,而且在物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更应该有一个提高工资这样的一个做法。而且我觉得还有一句话,好多人会觉得,我们过去的产业竞争的优势是因为我们成本很低,劳动力成本很低,即使我们不断地涨工资,我们劳动力的成本依然很低。你只要拿美国的工资、日本的工资一做比较就好了,我们即使涨到1500,1500就意味着刚200多美元一个月的工资,你拿到美国去,连贫困线都排不上,非常非常低。所以另外一方面,你只有工资上涨了,大家才有能力去消费,才能促进你内需,咱们现在光靠出口,将来中国只靠出口的发展模式肯定是走不通的,还是要回到另一条支柱再起来,就是内需。可是大家兜里没钱,能需求什么,只会有嘘声,不会有内需。
董倩:
所以你说到消费,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他们也有一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掀起来的是一个消费革命。
白岩松:
没错,我觉得就到了这个阶段了,有一个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很好。如果说我们就业了之后,挣的钱只能够维持吃饭和穿衣,甚至和吃饭和穿衣都维持不到一个很好的水准,那这种就业是无效的,相当于救济。因此,不断地提升工资,尤其从最低工资这种标准所显现出的不断提升的工资,是注定要伴随着中国改革进程向前走,意味着很多的企业,仅仅靠劳动密集型开低工资来赚取利润的时代,正在慢慢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