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大部制走过八年,市长面对媒体谈感受
“真正的压力来自内部”
“把局长当科长用,把科长当科员用,把女人当男人用”,一度成为湖北随州市的流行语。随着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方案提交两会审议日期的临近,已经经过八年大部制改革的随州市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广告>
八年来,“随州试验”遇到了怎样的压力?3月3日,在搜狐网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直播间,全国人大代表、随州市市长李红云向本报记者畅谈了他的感受。
◆说困难◆
反对声一度很高
2000年夏天,随州市迈开了探索大部制的步伐。当年,随州市获得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地级市。在此时进行政府机构整合,当地有官员称之为“一张白纸好画图”。
“当时,湖北省委领导强调升格以后不增加编制,保持一种高效的运行机制。升格以后,随州市的公务员编制受到严格限制,于是决定采用大部制。大部制的实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财力比较紧张。”李红云回忆说。
大部制在推进之初是一种自觉行为,运行到一定程度后就感觉到了困难。2005年曾经有一个很高的呼声,要求和其他部门看齐,和其他地市看齐,要求回归全面对口,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浪潮。李红云说,他印象很深刻的就是2006年刚到随州市工作的时候,“到各个部门去调研,呼声最高、最迫切的就是要求增设部门、增加公务员编制,这个压力是最大的,几乎逢会必讲,真正的压力来自于内部。”
◆讲变通◆
一班人马多块牌
目前,在随州市,一个政府部门的门口挂多个牌子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随州市农业局下设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挂了市农药监督管理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等七块牌子,全都用一班人马。
李红云对此解释说,一个班子挂多块牌子是一种变通的办法,实际上有些牌子可以不挂,但是出于工作方便的考虑还是挂了。“人员的这种高度集中很有效,对工作非常有利。”
“比如说,去年在防治农业病虫害的过程中,我们就深切体会到了这种好处。在我们市,目前农业部门所需要涉及的部门,我们都是一班人马,13个人,所有的牌子挂一溜儿。去年的防治农业病虫害工作,他们做得很好。”李红云说,“现在如果分很多部门,不要说去协调别人,光是自己内部的协调就要花费很大的物力、人力来平衡。”
◆谈教训◆
部门设置有迁就
从八年前大部制改革开始至今,有关随州市的政府部门调整合并似乎从未停止过。李红云说,随州大部制改革发展到今天,超出了想象,也超出了预期效果。八年来的实践表明,这条路不仅走得通,而且还可以走得更好。“下一步我们还有更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会越走越好。”
李红云说,要说教训,在部门设置方面,现在是苦乐不均,有的地方迁就了,凡是迁就的部门现在回头看都是没有必要设立的,工作推进都是比较难的,所以回过头来我们要坚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部门设置是否有必要,要用事实说话,那就是这几年部门做了多少事,从这些事上分析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没必要存在的就要进行合并。”李红云说。
◆话期望◆
人只能少不能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作了“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的相关表述,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李红云说,国家的这项决策将为地方机构改革提供更好的环境,他们坚持走这条路从此有了更大的信心。对大部制的改革,他觉得要避免的问题有很多,首先就是要控制人员的增加,不管怎么改,不管工作多需要,在人员的控制上还是必须严格的,不管是什么样编制的人,都必须有严格的监管,人只能少不能多。“当然这点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在中国,人是最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