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全国政协教育组讨论如火如荼,关于高考改革、高校评估、教育投入等话题引起委员们的热烈讨论。会后,记者就一些热点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
“艳照门”警示网络安全
“艳照门”事件是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最开始聚焦娱乐圈到社会大众,人们的目光开始关注到青少年。很多人担心,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艳照门”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令人担忧。
南京一媒体对南京十多所中学的调查显示,一半中学生私聊过“艳照门”。绝大多数受访学生表示,知道“艳照门”事件,且班上的同学几乎也都知道,问及是否和他人谈论过这件事情,一半左右同学表示只是私下里和朋友聊过,并不会公开讨论。
此外,三成以上学生表示遭受冲击。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的李达说:“这件事对我来说,还是有影响的,网络上传播得太快了。还有就是我觉得对我们年轻人来说,这一事件最大的冲击是在偶像的选择上,说实话,事件出来后很多同学都很伤心,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偶像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见记者抛出这个话题,赵沁平先是面露难色:“我关注的领域是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不太在行。”在记者的再次追问下,他对这件事简单地评价了一句:“网络应加强监管,还青少年一个纯净的空间。”
今后专科院校“想上就能上”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高考改革,方案可谓五花八门。中国高考改革之路到底走向何方?赵沁平说,高考改革已到了方向明确的新阶段,目标明确为“实现分层次、多元录取的招收方式”。改革方式非常清晰,即不单单看一次考试,要结合综合成绩、平时表现和高考成绩三方面。因为高考改革的变化比较大、涉及面又太广,所以需要稳步推进,在老百姓能接受的情况下一步步推进。
另外,赵沁平还指出,高考改革的另一个方向是要逐步放开专科、特别是高职招生,最终目标将是不通过考试,实现“想上就能上”。目前,上海和北京已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在多个高职院校试行自主招生,此后各省份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探索,但要完全实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高校评估办法酝酿变革
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评估近年惹来不少非议,也成了昨日不少委员炮轰的对象。一些高校人士尖锐地指出,学校“迎评”劳民伤财,其中作假事件频发,弊端多多。对于这些声音,赵沁平表示早有耳闻。他认为,不能因此将评估一棍子打死,事实上,高校评估客观上推动了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受益的是学生。他也坦言,评估工作的确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需要想办法进行改进。
“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积累经验,并对不同学校进行分类指导。比如清华北大和普通高校,新建学校和老牌学校,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不同学校可采用不同的评估办法。”赵沁平透露,现在教育部正在研究这个工作,逐步改进高校评估办法。
高校债务国家不会不管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并新建校区,由此带来了沉重的债务,一些高校欠着银行几十亿的钱,背着沉重的负担办学,已成为突出问题。
对此,赵沁平也感到担忧。他说,造成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扩招、校区扩张,另一方面政府相关的投入没及时跟上,学校只能靠贷款办学。但高校贷款和企业贷款不同,前者收来的钱是给国家的,后者则是进自己腰包的。可以说,高校借钱办学,整体上还是为学生好,因此,学校实在还不上,国家也会想办法。这是教育部的事,也是财政部要考虑的事。
外来工子女有望用上教育券
赵沁平说,这次两会,他最关注的还是高等教育,还有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教育公平是个长期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特别是外来工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问题,要完全实现,难度很大。”
“主要还是资金问题。”赵沁平说,解决外来工子女平等上学问题,需要在软硬件上有投入,需要地方政府掏不少钱,造成地方做这项工作不积极。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多种方式的解决办法,比方说,由财政拨款发放教育券,流动人口可以携带到流入地接受教育。而教育经费由谁出也可以实行两种方式,或由当地财政出,或由流入地财政出。
赵沁平透露,这项工作正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其中人均投入的测算很复杂,因为各个省市地区的经济不平衡,人均教育成本也不一样,因此难度较大。
考研降温是理性回归
今年全国很多地区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这意味着什么?
对于这个现象,赵沁平认为不奇怪、很正常,这是在考研过热之后的一种理性回归,研究生报名人数这几年一直在涨,稳定下来是必然趋势,不可能永远涨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