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南水北调进京水成本约每吨2元 我国首拍到野生雪豹录像 待证实 -大股东损害公司利益超150万将负刑责 五类证券犯罪"起刑点"划定 -统计局:2月CPI涨幅或超1月 或可加息 5、6月将是宏观调控关键期 -直播实录:肖扬贾春旺作两高工作报告 -环保总局将升级为环保部 参与国家决策 京将出现8-10天沙尘天气 -高盛百元油价预言成真 预测未来油价将翻倍 石油短缺推油价上涨 -嫦娥一号备份星将改造成嫦娥二号 发射方式相同 将载月球车 -陈竺:医改将补贴患者和医院 基本药物制度6月推行 中药近200种 -田成平孙宝树李学举李立国解读就业和社保 -城市拆迁条例草稿拟定 改由政府主导拆迁 正研究开征环境税
30年五次改革:折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走向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3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前不久,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同意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至此,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从目标到实施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回首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先后经历了5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易,效果有大小,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面对即将出台的第6次机构改革方案,梳理过去5次改革的得与失,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清晰可见。

5次改革一条主线:精兵简政 转变职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一直研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6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基本上是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转变职能、提高效率。

1982年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多达100个,领导职数急剧增加。汪玉凯说:“当时冶金工业部,正副部长一共有24位。”此次机构裁减,国务院撤并了39个部门。

回头看1982年的改革,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当1988年推动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1993年的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次政府改革始于1998年。这次改革精简力度很大,改革前国务院有40个组成部委,结果减少了11个。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南开大学周恩来管理学院“大部门制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朱光磊教授说,前5次行政体制改革,通过机构精简和调整,总体上适应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但是,改革还缺乏政府职能切实转变的基础,改革对象大多集中于经济管理部门,对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关注不够。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第6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眼于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5次改革一种动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梳理5次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每一次任务,都是由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以后提出来的,不是空穴来风。反过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实施,又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汪玉凯分析说,1982年进行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时,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条件为辅”,即经济性质仍然是计划经济。到1988年进行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我们实行的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尽管加了诸多限制,但经济性质已变成商品经济了。到1993年推动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很显然,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以后,人们的认识有了三次大突破。相应的,行政体制要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说,比起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艰难性表现为:每一次行政体制改革,表面上是机构、人员、数量的增减,实质上却是一种权力格局的重新调整。

行政体制改革很难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步到位。1982年的机构改革,几乎是一次数量增减性的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到1988年,中央就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1993年更进一步提出行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则适应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同时为深化国企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清除了体制障碍。很显然,每一次改革都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改革链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但是,2003年的非典给人们当头一棒。人们深切感受到经济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沂市市长张少军坦言:“政府的主要职责就应是提供公共服务,提供社会管理。在这两个领域,没有人可以替代政府。但直到最近几年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些地方才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5次改革一个启示: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那么,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哪里?“十一五”规划提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成为改革开放的关键。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更进一步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迟福林分析说,我国已从生存型社会开始进入发展型社会。与30年前相比,新阶段面临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这两大矛盾对政府提出了新要求。

一些专家指出,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我们明确提出要用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替代粗放式的增长,十年后这个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哪个县长、市长的底线,都是本地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拼资源、拼环境。

以行政体制为中心的政府改革,最重要的是实现政府自身的转型。这个转型应是两大任务:一是由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二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到一个公共治理型政府。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各级政府针对困难群体和民生问题,拿出更多的钱去发展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项目。

党的十七大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深刻认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新一轮的改革已经启动,新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让人们充满期待。(记者宋振远 张建新)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06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结商业贿赂案9086件
高尚全:"十一五"是中国改革新起点 行政管理体改应更突出
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确立三大目标
过半专家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07年改革重点
过半专家认为2006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没有进展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沪京粤列前三位 安徽上升5位
神七计划九月底十月初在酒泉发射 将释放伴飞小卫星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聚焦:换届·民生·物价·房价·医改/ 重要文献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