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廉价药并未大面积短缺 短缺药品仅有20种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4 月 10 日 |
|
在公众的印象里,廉价药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则显示,廉价短缺药品确实存在,但数量占极少数。而且短缺原因是多方面的,和舆论普遍认为的“政府降价”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停售短缺药品仅有20种
2007年5月,发改委委托中国价格协会、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课题组开展了廉价短缺药品价格问题的专题调研。
为全面了解市场上短缺药品情况,课题组将2002年以来所有见诸媒体报道的短缺药品信息进行收集,再请全国10个省市114家医疗机构(包括从三级甲等医院到乡镇卫生院的各级医疗机构)填写其短缺品种清单。然后根据汇总结果,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安徽华源医药股份公司(安徽太和药品市场)3家大型医药公司进行调研,并对相关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访谈,确认上述药品的实际供应情况。
研究表明,廉价短缺药品确实存在,但属于个别现象。2002-2007年6月,媒体和地方医疗机构报告的疑为短缺的药品合计为286个品种,其中西药的品种为246个,占86%,中成药品种40个,占14%;属于政府定价的有188种,占66%,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有98种,占34%.课题组通过规模较大的3家医药公司2006-2007年上述286个品种实际的经销状况进行了核实。结果表明286种药品中,市场正常经销的品种有272个,占总数的95%;没有经销的只有14个品种,占总数的5%.同时,有6种药品虽有供应,但是靠消化库存维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积极性,存在短缺风险。
以药养医等因致廉价药短缺
发改委分析指出,导致廉价药品短缺的原因很多,一是被更先进的药物代替、市场容量小,产需信息严重不对称等自身特性导致廉价药品市场规模不断缩小。二是在“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下,医院倾向于选择价格较高的品种,使得质优而价廉的药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逐步退出市场。三是一些地方在招标过程中以药品价格作为药品中标的主要依据,人为设置价格门槛,过度压低中标价格,企业被迫放弃市场。即使中标药品,因购销合同没有规定采购数量,经常出现弃标、废标现象,容易导致一些廉价药品区域性短缺。此外还有缺少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支持、药品储备制度不完善、国家政策调整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等因素共同导致。
企业呼吁政策倾斜廉价药
廉价药本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必需品,但其面临的上述问题,却让这些药品濒临退市边缘,也让老百姓感受到“一药难求”的无奈。在这种情况下,尽快建立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保证廉价药物的生产、供应和使用,成为当务之急。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药品储备制度,对需求不稳定的药品,纳入国家储备范围,保证急救、罕见病用药的临床供应;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也必不可少,目前国家只有基本用药目录,而在药品注册、生产、采购、配送和使用方面没有制度保证,配套政策亟待完善。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平指出国内部分廉价药品由于利润低,厂家不愿意生产的现象应引起重视。他呼吁,在对部分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进行定点生产的同时,应制定更加科学的药品定价和招投标政策。青海制药负责人则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定点生产政策之后能够帮助企业打通销售渠道。(李亦菲/南方都市报)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
相关文章: |
|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