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亮菌甲素毒害64人致死13人,媒体齐二药假药索赔2000万案系列报道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医药销售代表和医生致电本报记者,纷纷报料“声讨”医药销售环节的黑暗。
曾在广州某知名大药厂销售科做过副科长、在药品销售业浸淫了6年的周某近日向记者详细描绘了其所见的医药销售系统的利益网络。他认为,“获利最大的是医院和医生,然后是药品代理商,而药厂的利润是很低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一些药厂制造假药”。
代理药品怎么打进医院?
金钱开路,必要时辅以性贿赂
医药代表卖药需打通五大关节
药厂生产出药品后,有两种销售模式:大的药厂在各地建立办事处专攻销售,中小药厂通过各地的药品代理商全权代理销售。
周某介绍,药品代理商的医药代表,就是打通药品销售渠道的关键人物。医药代表在药品代理商公司中阵容很大,占到总人数的七成。他们首先找到相应的科室主任,用1万元左右的公关费用进行贿赂。科主任点头后,就向医院的药事委员会(由医药专家组成)推荐该药品,而打点药事委员会的好处费在3万—5万元之间。紧接着,到了业务院长这关,业务院长往往采取长期受益的战略,拿药品总销售额5%的提成。业务院长往往隐藏在幕后,由药房主任直接出面操作。因为付出更多的劳动,所以药房主任可以得到药品总销售额10%的回扣。至此,经过四大难关,药品终于打进了医院的大本营,但药品销售的关键,还在于医生的处方。为此,医生每开处方让患者买一个单位的药品,就能得到终端药价20%—30%的回扣。
如果药品在医院生根发芽,那么作为攻关大使的医药代表也自有好处,即拿到药品销售总额10%的提成。为此,医药代表除了需要付出不懈的游说和白花花的银子外,有时碰上风流的科主任,还需要展开性贿赂的攻势。周某说,正因为如此,医药代表中女性的比例高达70%,而业务好的男性医药代表手上也往往有两三朵交际花备用。
周某表示,上面举的只是通常的例子,具体到某个医院和某个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如何分割,只要查查代理商的账本就一清二楚了。而直接建立办事处销售药品的企业,其运作方式也一样。
当然,代理商花钱开路,但是并不一定“钱到成功”。如果销售计划到了业务院长那一关胎死腹中,那此前花在科主任和药事委员会身上的4万—6万元钱也就打了水漂。
药名众多实为便于计算回扣
周某介绍,由于多个环节的利益分割都涉及到销售总量的多少,因此销售量在药房里是记录得一清二楚的。为了方便计算回扣,所以即使化学成分相同的同一种药品,不同的生产厂家也会给它们取不同的商品名。这样一来,医院在登记销售业绩时就不会张冠李戴了,这就是药品的商品名的奥妙所在。
他表示,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医院里总可以看到许多提着包、各个科室晃悠的人,他们其实就是医药代表,内行人一眼就认得出来。他们与患者的最大区别就是手中没有病历,并且表现得很悠闲。从前他们是提着包上医院送现金,现在监管严了,医药代表的任务改为到医院查看所代理的药品销售了多少,然后再及时把钱送到各个环节手上。
谁分的好处最多?
“医院最多、代理商次之、药厂最少”
“在医药行业有个‘二零扣’的潜规则,也就是说20元出厂价的药品,到患者手中就变成100元了。80元的差价有不少就作为灰色收入流入各方的腰包了。”
周某介绍,如果一个药品——以假亮菌甲素为例——最终以46.1元的单价卖给患者,代理商可从销售一个单位的药品赚取29元的差价,那至少有16.1元用来打点业务院长、药房主任和医生,剩下的12.9元则在代理商系统分割,这其中还包括代理商一次性贿赂科主任和药事委员会的4万—6万元。他还指出,按照规定政府允许医院以15%的药品差价来弥补亏空,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医院远远超过了15%的底线。
周某认为,整个环节,医院系统和代理商是最大的受益方,而制药厂的收益并不多,比如目前东北制药的制剂(产品)毛利率只有16.35%,白云山制药厂阿莫西林胶囊的毛利率是34.88%。他说,制药厂为了获得GMP认证,整改厂房设备至少需要几千万,有的甚至高达数亿。为了回收如此高的认证成本,制药厂会千方百计降低药品成本,而不法经营的药厂就会采取制造假冒伪劣药品的办法,这就是药品中毒事故频发的原因了。
专家建议
硬性规定进医院药价不得高于厂价的50
%已经退休的广州某著名大医院的一名副院长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他从事医疗卫生行业十几年,对药品在流通环节的“药价虚高”深恶痛绝。
他表示,“必须上升到法律层面来控制药价”。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药价进行严格的管理监控。药品出厂时,须举行价格听证会,以确定合理的出厂价格;药品进入流通领域后,政府须严格限制药价的增幅,譬如,销售至医院时,“硬性规定不得高于出厂价的50%”;而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最终销售给消费者时,须严格执行利润率控制在15%以内的现行规定。
编后
齐二药假药索赔案,本是受害人家属维权之举,却引爆了假药从5元出厂价翻到40多元的一番内幕。“药价虚高”的沉疴,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药厂前销售科长周某的描述,虽只是他个人的所见所闻,不一定代表药品销售的全貌,但他触目惊心的“现身说法”,则再次让人们警醒:药价虚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老百姓不希望见到更多的揭黑者,而是希望有关部门尽早祭出重典和良谋,彻底切断药品销售背后的利益链条。(陈球 曾德军 马喜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