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广州表示,决定在全国选择部分中医院开展“治未病”试点,初步确定在全国14家医院开展“治未病”试点,以解决看病难贵问题。未来3~5年将建成一批“治未病中心”,并将经验在全国推广。
目前,亚健康人群占总人数的七成,但广州类似“治未病”的门诊还未起步,这一缺口尚待填补。
“治未病门诊”刚起步
今年3月底,全国首个“治未病中心”在广东省中医院挂牌成立,各地也相继开展了一些探索工作。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林嬿钊介绍,广东省中医院整合资源,把“治未病中心”分为三部分:“体质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及“传统疗法中心”。主要针对还没达到疾病诊断的人、亚健康人群等,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者。林嬿钊表示,目前,“治未病”工作已向社区推广,计划现和一两个社区进行合作,以配和政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广州地区的医院基本还没设有专门针对亚健康人群的门诊,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曾设有“亚健康门诊”,但没能正式实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计划开设的“亚健康门诊”则计划在今年10月正式启动。
病前预防花费低于病后
林嬿钊介绍,目前百姓对于“治未病”的认识还很缺乏,“刚开始到我们‘治未病中心’的人咨询多过问诊的人,都觉得没病就没必要找医生。”对于这样花钱,年轻人则认为,要想找些保养的食料或中药方子,上网查就行了。实际上,病前的预防花费远远低于得病后。以糖尿病为例,发病前期的体检、调养等,1~2周花费上10元,多的也是上百元,但如果患病后,须要终身治疗,好的降糖药每天要10多元,这还不算胰岛素的注射,以及并发症的治疗等等。
另据林嬿钊介绍,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剩下70%人处在“亚健康”状态,这些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等,但是自我感觉不适,有疲劳、焦虑、烦乱、无聊等感觉。而这些人往往难以在一般的医疗检查中查出病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本土大部分医院还是主要服务于患病人群,对于亚健康人只能尽量让其进行体检,如果感觉不舒服,如头痛、睡眠差等问题就找相应的内科对症治疗,但对于检不出原因的不适就没办法了。
名词解释 治未病
所谓“治未病”,字面理解是“治未病之人”。通俗说其思想即“预防”思想。一是指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指当疾病已发生,如何控制处理,不使它严重。 (李劼 吴远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