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备受关注的债市新星——地方债,如今在二级市场交易清淡,绝大多数出现零成交。导致地方债这种尴尬境况的原因除业内公认的利率低、规模小、流动性差外,另一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认购了绝大部分份额并会持有到期。
接二连三遭遇零成交
4月3日,首只地方债新疆债在交易所上市。然而,其上市首日仅以成交156万元冷清收场,当日最高成交价100.03元,最低跌破面额以99.96元成交。
4月8日,第二只地方债安徽债在上市的第一天没有任何交易,深市挂出的最高买入价仅为95.20元,且连续3日出现“零成交”的局面。紧接着上市的河南债、四川债、重庆债、天津债等等,上市后也大多零成交,并相继跌破发行价,认购倍数节节走低。
5月7日,40亿元总额的2009年河北省政府债全天没有成交。同期上市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债券和陕西省政府债券,也未能逃脱零成交的怪圈。
5月15日,黑龙江省政府债券(一期)、云南省政府债券和浙江省政府债券(一期)上市交易,三只地方债至今仍为零交易。
5月20日大连市政府债、四川省政府债(二期)、湖北省政府债(二期)上市交易,三只地方债均为零交易。
利率低规模小成“硬伤”
地方债出现如此大比例零成交的原因在于利率低、规模小,从而导致流动性差。
票面利率太低是地方债受到冷落的最重要的原因。如首只地方债新疆债一期发行30亿、票面利率仅为1.61%,若以10万元投资新疆债,以1.61%的利率计算,三年后可获得收益4830元,而这笔钱三年定存之后,以目前3.33%利率计算,可获利9990元,是新疆债收益的两倍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1.6%~1.7%票面利率的收益太低了,还没有同期定期存款利率高,购买地方债还不如将钱存入银行划算,所以个人投资者对此兴趣不大。”
发行规模小是地方债受到冷落的另一原因。根据由财政部代理发行的2000亿元地方债券分配方案,四川获得最大发行额度为180亿元,广东次之为110亿元。河北、新疆、安徽、云南、广西、陕西、宁夏、贵州、辽宁分别获得30亿元到84亿元不等的发行额度。也就是说,除四川外其他各省额度基本维持在30亿至100亿之间,相比于国债动辄上百亿的发行规模,地方债的发行规模小得多。
债券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流动性因素十分重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流动性远比国债差的地方债不会太感兴趣,因此,对地方债进行配置的主体是各个商业银行。在目前的情形下,如果机构在一级市场购买地方债后,再到二级市场转手就会发生亏损,因此银行不会在二级市场上抛售地方债。
零成交有其合理性
从3月27日新疆债以1.61%首发后,河南、四川、重庆、辽宁、天津等地方债的票面利率不断创出新高,到4月15日山东债的票面利率涨至1.8%。但是,市场上同期国债的收益率大概在1.6%-1.7%左右,按照同期国债和金融债收益率上下浮动15%的规定,地方债的利率实际上已经限定了。而且,地方债和国债相比,其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也毫无优势可言。
地方债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受到抑制,与股市回暖资金大举撤离债市有关。上证指数自今年1月5日的最低点1844.09点到昨日的最高点2688.11点,已经反弹了844点,成交量也稳步增大。沪深两市的成交量每天平均维持在2000亿左右,这表明部分资金已从债市转战股市。
“地方债二级市场上的零成交现象并不奇怪。”银行业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目前商业银行是地方债的主要买家,由于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较低,购买地方债的利率可以抵消活期存款0.36%的利率和央行超额存款0.72%的准备金率,所以银行一般会持有到期。而如果中小投资者想做利差交易的话,可能机会不多。因此地方债频频出现零成交的情况。
银行购买“囤积”地方债,不排除是为了与当地政府进一步合作埋下伏笔。银政合作是金融创新和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之所以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响应,并成为银行业进行业务创新的重要举措,关键在于银政合作会达到双赢。以国家开发银行和安徽省政府的“安徽模式”为发端,在较短的时间里银政合作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去年国家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之后,更使银政合作模式进一步升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