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异军突起、突飞猛进的强力支撑,是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全球亮点, GDP年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截止2006年底,中国GDP突破20万亿元,经济总量为世界第四,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并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西方经济学家惊叹:“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速的改善。”
然而,在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的同时,中国股市却在很长时间内持续低迷,因此备受争议。2005年,就在股改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经济学家萧灼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股市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成了反晴雨表。”
大国崛起,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大国资本市场。当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资本市场的时候,资本市场理所应当随着国力强盛的中国一同崛起于世界。从2005年开始,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中国股市从市场基础制度层面消除了与国际市场的基本差异,解决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相悖的局面,中国股市在发展中第一次出现各类股东利益一致的价值取向,市场由此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重大制度问题的解决,股市强劲复苏上扬。8月9日,沪深两市总市值达21.1466万亿元,首度超越中国GDP。它标志着我国内地资产证券化率首度超过100%。此时,不管是与西方成熟国家比较,还是与周边新兴市场比较,仅从证券化率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0月15日下午,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总结了中国股市过去5年的变化。他说,目前中国股市的市场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功能不断健全,直接融资功能得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中国股市市值在世界上已位居第4位,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也在世界上排名第4位,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资本市场将给中国经济腾飞带来持续动力
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而一个国家要真正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
发展迅速的中国股市,仅用两年时间就将证券化率提高到超过100%,其融资功能、价格发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发挥。统计显示,目前两市上市公司家数超过1500家,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共有45家公司完成了新股首次发行(IPO),加上再融资公司,上半年共有106家公司实现股市融资,总计筹资额达到1879.57亿元。同时,自2006年开始,各个行业龙头、大型央企相继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相应有所提高。同时,股市的财富效应也吸引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市场成交持续活跃,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日均成交2027.18亿元,比去年日均成交增长440%。
眼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未来若干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为潜在的巨大的本土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期待着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的推动和支持。可以预期,中国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现。资本市场通过其资源配置机制的发挥,将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平台。在中国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上,创新型企业将实现对于发达国家高科技领域的追赶,并购和重组等市场筛选机制将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当资本市场变得非常强大的时候,中国大部分的金融资源将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配置,中国经济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安全和富有弹性。(韩志金 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