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成渝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下一站综改试点将可能落户中部城市群。
本报记者获悉,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有望一起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该试验区旨在重点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以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落实科学发展观。
据悉,新试点的申报意见已上报至最高层。
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 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湖北省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 个周边城市。这里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以生产总值为例,2002年,武汉城市圈的GDP总额占湖北省总额的59.1%。
长株潭是长沙、株洲、湘潭的简称,是湖南省经济的重心所在。如2003年,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占湖南省的33.74%。
“选择武汉和长株潭作为新综改试点,可以破解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等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来实现体制机制的整体创新,其改革试验具有全局影响和意义。”此间人士分析认为。
观察人士表示,这些试验区尽管同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同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每个试验区的改革侧重点不同。这表明国家已经开始将区域发展重心转向“专题性改革试验区”,要求在不同地区探索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
成渝综改试验区重点落脚在“统筹城乡”,而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将在构建“两型”社会和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上,展开中国“深水区”改革的新一轮探索。
探路内生型发展模式
近30年的中国改革,走了一条从点到面,从局部到全局,从单一改革到全面改革的改革路径。试验区一直是中国渐进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促进改革的重要推手。而前期综改试点实践证明,地方在“试验区”的名义下获得了更多创新和改革的空间。
从2006年起,申请加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呼声不断从各地传出,范围涵盖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6月当成渝获批综改试点时,国家发改委给与的理由是,“考虑到现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改革的紧迫性和难度。”
本报记者获悉,第四个试验区有望落户中部仍然依照如上考虑。“对于试点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区域平衡发展,试点内容具有全局性的地区。”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曾对记者表示。
专家们亦看着选择中部地区作为综改试点的独特作用——比如寻求内生型经济的发展道路。
“以前的综合改革试验主要是在沿海地区进行的,获得的经验主要是基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经验。”10月22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凌云向记者分析。
赵认为,“外向型”改革经验固然重要,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立足于本土资源开发的内生型改革经验同样重要。
中部地区能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密集、本土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都为建立内生型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郁在考量武汉城市圈后,也建议其定位在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满足内需为主的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的市场中心。即中部地区如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内市场的优势。
“不是说不对外开放,而是既可以发挥武汉经济圈的地域优势,又可以避免远离国际市场、对外经济成本比较高的弱势。”孙晓郁对武汉决策者们说。
其二,综改试点落户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满足了中部崛起的预期。
经过20多年开发和调整,中部地区经济布局基本形成“中心群带”的发展战略格局和模式。而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中部城市群里的“活跃”部分。
“以前对长株潭的战略地位有所忽视。”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忠向记者分析,长株潭处于华中、华南、西南的交汇处,是交通枢纽,市场潜力大。同时这些年,表现出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与创新密切相关的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如中国动漫产业中的70%是在湖南原创。而与珠三角相邻,能够承接其产业转移和其市场联动,这是更大的优势。
“城市圈是辐射能量的发源地。”接近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分析,武汉和长株潭城市圈如突破式发展,形成中部地区超级城市群或强大的经济核心,必将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