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
如果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能戴上“试验区”帽子,那么怎样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和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呢?
“选择武汉和长株潭进行改革试点,可以在探索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方面先行先试。”有关人士对此分析:“要吸取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在城市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探索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结合之路。”
尽管如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还需要两地将来不断的探索。但学者们已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凌云向记者阐释了他理解的,与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同的“新型城市化”。
其一,传统城市化道路特点是:以制造业等重工业,第二产业为龙头。新型城市化更强调二、三产业为龙头,即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
其二,传统城市化吸附周边农村的优质资源,如劳动力、资源和环境,却没有带动农村发展。而新型城市化要破解这一发展模式,要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其三,传统城市化是单体城市化,不注重城市之间的协调,分工,合作。新型城市化要力图在城市之间建立以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共同发展。
最后,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发展。新型城市化则为节约型,内涵型发展。如在土地、资本、环境、能源方面。
要完成上述转型,就要进行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据本报记者了解,如果武汉和长株潭或批新综改试点后,可能会在一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如在资源节约体制方面。统筹研究解决在城市化进程中节约用地、严格耕地保护等问题,探索集约用地的有效方式,建立节约用地的激励机制;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资源节约利用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等。
再如创新环保机制方面,建立主体功能区开发机制,依照区域规划、加快制定相应的平均指标、生态环境补偿和约束政策等等。
“我们希望武汉城市圈试验区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积累的经验对同类其它城市圈具有借鉴意义。而不是完全封闭,只在试验区里进行的。”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新木表示。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试图以“综改”作为新时期改革难点破题的“利剑”。但新一轮试点,要实现地方自主改革,没有优惠政策。本报记者 王世玲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