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几名学生走出北京大学法学院大门。 实习生袁梦晨摄
通讯运营商搭着凉棚大肆招揽客户,小贩们兜售着各类生活用品,自行车店新进的车子太多,不得不从门口一直摆到路边,随处可见的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新同学”。在北京大学开学这几天,校园里到处可见这样热闹繁忙的景象。
但被欢迎的新同学并非都在为进了名校而兴奋,有人在为学费发愁。
8月23日,一篇名为《亲爱的我的北大,我是否该卖身交你的天价学费?》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论坛上。虽然帖子被批有明显的“标题党”倾向,但其中反映的问题却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该网友称,自己即将进入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但每年2.2万元(3年共6.6万元)的“天价学费”,让自己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学费负担。
这个网友质问,这种收费是否符合教育部文件规定,是否已经沦落成了学校的创收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自2007年以来,随着部分高校公费、自费的取消及奖助学金制度的变轨,研究生培养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次“天价学费”事件的出现,研究生学费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据了解,高校有一部分专业出现了“天价学费”。这种收费是怎么产生的,是否合理?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学费是否天价?各方观点不一
记者调查了解到,该发帖人为女生。当记者试图通过其朋友与她取得联系时,她朋友说,该女生不愿意再谈,“再讨论下去对她在北大读书或多或少有影响”。
在帖子中,这名女生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家庭境况:“母亲卧病十几年,家徒四壁,父亲也已年过花甲。”“我家全年纯收入不过五六千元。本科期间家里只是负责我每年3000多元的学费,剩下的生活费我自己解决。”
她说自己对“天价学费”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虽然每年2.2万元的学费是自己在报名时便知道的,但考研时看到学校的总招生简章上写着普通奖学金额度比学费还高,认为只要自己努力拿到了奖学金,学费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自己只需要解决第一年的学费就可以了”。
但让她失望的是,原本期望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变得“犹如水月镜花”,因为“所有奖学金政策都是法律硕士除外,只有极少数单项奖学金才可以申请,而且奖励额度都不高,奖励名额都不多”。
她这样计算3年的开销:学费6.6万元、住宿费4500元、餐费9000元,其他生活日用品开销按每月50元计算,3年共计1500元,如此加起来,读完这3年至少8.1万元。
“沉甸甸的压力”让她质疑:“北大,你的学费为什么是天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