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图片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武广高铁再出故障 广州万余乘客滞留 春运铁路客流超500万人次 -中国将进口液化天然气缓解"气荒" 四条线路力保北京未来无气荒 -中国东海海域全部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海洋能研究成热点 -国际板首单或花落中移动 股指期货初期客户保证金最高或达20% -中国地方"两会"落幕 产生14位省部级官员 -外管局解$1091亿顺差:源于境外资产回流 全球股市金价油价暴跌 -银监会指引避免高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规范证券化 全文 答问 -卫生部:公立医院将逐步实现先诊疗后结算/全文 患者忧病历被修改 -郑西高铁正式投入运行 时速高达350公里 沿线300米内禁放风筝 -楼市调控未提自有资本金比例 地产商窃喜 地方用地指标可多上报
首页>>宏观经济
上半年加息可能性不大 刺激政策应该且战且退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2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主持人:路倩雯

嘉 宾:曾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业研究室主任)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奚君羊(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由于年初货币投放过快,在保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之下,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终于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随着这只表明政策开始微调信号“靴子”的落地,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预期更加强烈,人们纷纷猜测,另一只加息的“靴子”何时才会落地?就此,本报专访了3位从事金融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

刺激政策应该且战且退

问:刺激经济政策年内会否退出?

曾刚: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遏制危机的蔓延,各国政府步调一致地采取了积极的政策予以应对,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了危机的扩散,也降低了经济衰退的程度和减少了持续的时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国经济先后出现了复苏迹象,随着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一些资源出口型国家(如澳大利亚、挪威等)感受到了较强的通货膨胀压力,并率先采取了紧缩政策(如升息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今年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国家的经济会转向正常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此前相对宽松的政策将逐步转向,以应对日益加剧的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

郭田勇:从长远来看,任何刺激政策的退出都是必然的,但不宜操之过急,必须遵循且战且退的原则,保证经济刺激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才能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就货币政策而言,未来我国央行应该在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手段对我国信贷增长进行结构性调整,促使信贷在适度均衡增长的基础上,更多地投向与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优化相关的产业和行业当中,为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果贸然采取紧缩政策等退出策略必然会伤害到实体经济,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只有在我国经济增长有保证,增长明确,同时外部环境稳步好转的前提下,财政政策先退,然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才可考虑退出。

奚君羊:刺激政策在年内退出几乎是肯定的。主要依据是:第一,刺激政策的预期目标已经实现,“保8”任务已经完成。而且,去年四季度GDP增长率已超过10%,如果继续维持刺激政策,增长率就可能达到12%甚至更高,引发经济过热。第二,去年的刺激政策由于“时滞”还会在今年发挥拖后作用,尤其是巨额货币供应量会在今年推动价格水平走高。从CPI和PPI看,同比已经双双转正,呈明显的上升态势,不太可能下滑,而环比则早已连续多月出现了上升。此外,公众普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进而影响其行为,并对价格产生压力。因此,目前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必然要逐步从刺激增长转向防止通货膨胀。

温和通胀或在可接受范围

问:是否加息要看哪些因素?

曾刚:在正常状态下,货币政策所关注的首要目标是物价稳定,因此,物价指数(包括CPI和PPI等指数)是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不过,在目前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衰退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就业率、GDP增长率以及国际收支状况等,也都在货币政策关注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中,物价指数并不是加息的唯一依据,为确保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温和通胀或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奚君羊:公开市场操作(如发行央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是央行实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但这些工具的特性并不一样,对经济的影响也有差异。通常而言,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比率主要是用于影响货币供应量,而利率则会直接影响融资成本和储蓄收益,因此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大。加息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不宜轻易实施。但是如果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导致实际利率为负,则会打击储蓄,鼓励消费和投资,致使需求过旺,价格进一步上升,甚至失控。因此,利率通常是直接针对价格水平,跟着价格,尤其是CPI走的。显然,央行是否加息主要看价格水平如何变化。

今年不会频繁或大幅加息

问:今年加息的可能性多大?

曾刚:从中国经济目前的表现看,由于我们的经济状况要好于美欧等发达国家,而且,局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过热迹象。因此,估计我国的升息步伐应该要早于美国和欧洲,今年加息的概率较大,最可能的时间或许会在第二季度。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我们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加息并非是最有效的政策手段。因此,央行即使提高利率,其更主要的目标可能还在于引导市场心理,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而不会过于频繁或大幅度地调高利率。

奚君羊:今年的价格走势肯定是向上的,对此人们似乎没有异议。一般而言,价格常常呈惯性变化,因此,今年的CPI很可能突破3%。这样,实际利率就可能转负。只要负利率情况持续存在,央行就会被迫加息。鉴于对价格走势的判断,我认为今年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极大,央行很可能分别在年中和年末有两次加息。

郭田勇:今年上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首先从实体层面上看,中国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固,民间投资和社会消费还没被完全带动起来。利率一旦上调,一方面企业贷款将直接受到影响,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利于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将削弱扩大投资的作用。

其次从基本面看,今年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会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政府调控得当,CPI增速基本控制在3%以下,因此短期内没有加息的必要。而且加息的重要前提之一是美国是否有加息举措,美国失业率高企,目前仍深陷危机泥淖,预计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加息举动。

再者,加息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作用更为猛烈,因此要更为谨慎。它将标志着央行救市的正式退出,因此,央行应该不会轻易采取这一手段,而是以较为缓和的方式进行调控。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
海外机构制造加息传言 类似08年手法冲击境内市场
摩根大通:中国央行有提前加息压力
机构:经济过热、通胀不足虑 加息触发条件不具备
欧英央行未加息 中国“动作”扑朔迷离
1月份信贷创1.6万亿天量 加息时点最早在下半年
考虑中国因素 澳大利亚央行出乎意料叫停加息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国家批准甘肃宁正矿区总体规划 煤炭储量71亿吨
海南并未出现“千亿热钱涌进海南炒房”现象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