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统计、社科、金融等部门人士认为
物价上涨已成定局
直言通胀为时尚早
自来水价要上调、天然气在涨价、电价也要调整……昨日,统计、社科、金融等部门人士认为,随着资源性价格陆续上调,通胀压力实实在在地加大了。
“水电气等价格上涨,肯定会拉高物价。”统计部门人士称,水、电、气等价格在CPI中占有一定的权重,它们的价格被大幅上调,会牵涉许多消费品涨价,必然会助推下一步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已成定局。统计部门人士认为,除了资源性价格上涨,物价还会受三大力量的推动——商品价格上扬;流动性较宽松;输入型通胀压力。
在重庆社科院专家看来,尽管目前很多方面涨价已是事实,但是CPI还没有转正,所以只能说通胀还处于预期。
“明年CPI可能会上涨3.5%。”渣打银行日前专门给记者发来“通胀观察”指出,公众的通胀预期正在上升。
至于物价到底会怎样走,在渣打银行专家看来,重点要看食品价格的走势。
从食品走势来看,短期内价格上升压力有限,原因主要有四点。首先,我国今年粮食丰收形势良好。其次,由于全球大豆丰收,食用油价格在今年同比下降17%之后,在2010年最多增长8%。第三,年初猪肉价格下跌使一些农户放弃生猪养殖,估算2010年肉价将同比上涨15%至20%。第四,蔬菜和鲜果价格的温和上涨之势还将继续。
再看占CPI权重66%的非食品价格,生产率的提高和产能过剩将在明年共同压低价格。不过,居住类价格可能是导致明年非食品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今年前8个月居住类价格上涨约25%,这可能会推高明年的租金。
猜想
防通胀或成宏调重点
眼下,正在负值区间运行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转正”趋势已非常明显。如何防范通胀压力,有望成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防”重点之一。
经济学家张卓元认为,影响未来通胀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递拉升CPI,二是到明年也不会快速收紧的货币投放,三是资源类价改对下游产品价格的转移性拉动,四是天气异常导致食品供应暂时紧缺而引发CPI“感冒发烧”。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曾遭遇严重通胀,大家至今心有余悸。那么,这次的通胀预期是虚惊一场还是后患“潜伏”?
商务部的监测结果表明,11月9日至15日,我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已经比前一周上涨了1%。而经济学家则预测,今年最后两个月到明年,CPI几乎铁定为正,且会在上升通道中运行。
一般而言,CPI在4%是最理想的,最好不要超过5%或6%。当前,全国M2(广义货币,包括现钞和银行存款等)的增速接近了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通胀爆发期时的水平。虽然目前CPI还是负值,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不断攀升,通胀似乎已是山雨欲来,也令低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越来越高。
在国家层面,就在今年“保增长、保民生”的调门居高不下之时,防通胀悄悄进入了决策层的视野。
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在去年底以来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方案已经作用斐然之时,明年不再出现“强心针”式的政策,已是题中应有之意。
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回升,政策已经出现紧缩的趋势。如新增贷款,今年10月份总额就自9月份的5167亿元大幅下降至2530亿元。这,或许预示外松内紧的调控已经开始。
上海证券报
说法
物价可能开始慢涨之路
未来国内物价将呈何种走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09中国信托高峰论坛上指出,目前供过于求的供求关系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物价很可能经历一个较漫长的“慢涨”过程。
张立群说,随着消费的复苏,我国经济增长将会走出一个由低向高变化的轨迹。他判断下阶段需求将有望快速恢复,但目前供过于求的供求关系不会因需求的改变而改变,而再现供不应求的格局则需要较长时间,因为目前潜在的产能仍很高。
“比较高的经济增速和比较低的价格将在未来保持较长时间,在宏观经济景气度提高的背景下,物价将经历一个慢涨的过程。”张立群说。
综合
除署名外由记者陈斌 万里 刘海燕陈富勇 张彬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