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灭亡?这个莎士比亚式的抉择正成为困扰经济适用房的问题。8月13日,本报从一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房部)官员处获悉,根据住房部保障司的摸底,截至目前,全国今年已经开工建设的经济适用房约为60万套。住房部预计今年经济适用房开工量在100万套左右。
这一数字比之前的规划有了幅度不小的缩水。“当时我们对经济适用房提出的一个指导思想,三年总量400万套,一年大概是130万套左右。”该官员说。
在去年12月份,住房部副部长齐骥对外宣布,未来3年将投资9000亿元做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中建设经济适用房400万套,投资6000亿元;廉租房200万套,投资21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适用房开工量缩水的背后,廉租房却收获了更多的青睐。
“一个重要的原因,今年廉租房给各地方政府的建设压力非常之大,土地的整理和推出需要一个周期,因为都是保障房项目,一部分地方把经济适用房的项目转为廉租房。”该官员说。
遭遇廉租房冲击
经济适用房目前处在漩涡之中。武汉“六连号”事件、郑州经济适用房土地建别墅等一系列的负面消息笼罩在这个多年来一直为人诟病的保障房产品身上。
近年来,取消经济适用房的呼声一直不断。而业内关于经济适用房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作为一种保障制度,经济适用房要不要给予产权财产式保障;二是经济适用房在分配过程中出现了不公平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权力寻租。
“政府要保障弱势人群,就要多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贫困家庭买不起,还容易滋生腐败。”河南中陆地产董事长王超斌表示。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媒体报道,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先后停建经济适用房,一改过去重经济适用房轻廉租房的做法,纷纷提出以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解决低收入者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一些城市拟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并轨,逐渐减少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分配规模。
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地方政府的态度之所以转变,在于在国家4万亿元拉动内需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可以借建廉租房来争取到更多的中央财政支持。
该人士指出,经济适用房是地方政府出地,开发商出钱建设,没有中央财政支持。而廉租房的投资却需要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以及公积金收益、土地出让收益来共同完成,资金保证上更具优势。
于是,同为保障房,但出现冷热不均,一部分地方悄然把经济适用房项目转换为廉租房项目。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住房部对经济适用房并不下指令性计划,更多的是指导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做规划,而廉租房则下指令性计划。”上述住房部的官员一语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