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内将破题“国际贸易中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谈佳隆/上海报道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两个中心”获国务院原则批准之后,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调研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当中。该人士称,调研工作将集中在如何明确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如何使上海最终成为“投资便利、商业繁荣、流通发达、行政高效”的国际国内贸易中心。
市长明令“年内必须破题”
上述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已经组成了多个课题组,有望在近期将调研方案通过起草文件的形式初步汇总到上海市发改委,并最终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交文件草案。
《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专门课题组的牵头人已经基本确定,他们分别是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下称“上海商务委”)主任沙海林,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院长王新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等。此外,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也将对课题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最晚今年将明确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思路,确定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突破点。”上海商务委主任沙海林向记者表示。
在此前的2月25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商务工作会议”上曾表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今年必须破题。要积极寻求突破,开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大政策举措的前瞻性研究,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适时推出可操作性政策。
统一内外贸实现“贸易便利化”
近日,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在“贸易便利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表示,国际贸易便利化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必要条件。国际贸易便利化既包括货物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要把上海的国际贸易环境建设成为效率最高、商务成本最低、透明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记者了解到,加强内外贸联动已经列入今年上海商务委的工作重点。长期以来,我国商品流通领域长期处于多头管理的境地,即国内贸易由国家经贸委负责,国际贸易由外经贸部负责。2003年,国务院组建商务部,整合内外贸的机构改革始被触及,但在地方层面的内外贸整合才刚刚开始。
2008年10月,上海商务委的组建也使上海成为国内第一个成立内外贸统一机构的城市。通过此轮机构改革,原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职责、原经济委员会的内贸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商务委。
不过,内外贸一体化并不是换一块牌子就能解决。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员姜永坤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一定要把上海放在服务全国的角度来思考。上海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我国海岸线中心地区,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只有打通内外贸体系隔阂,建立一体化的内外贸流通体系,上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为了落实内外贸一体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今年2月,上海已经成了贸易便利化领导小组,在市商务委协调下,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口岸办、市金融办、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等部门抽调人员来解决流通体系中所出现的问题,形成了九部门联手打通“便利化”的局面。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先行一步
之前,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备受关注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已经破题。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等5个城市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此前,央行已经与韩国央行、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中央银行和香港金管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专家认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率先在上海等城市进行,无疑是贸易便利化的重大契机,这不仅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也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供了契机。
上海商务委副主任赵抗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针对上海先行先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我们已经初步选定第一批18家试点企业,其中包括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上海五金矿产进出口等企业。试点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象主要是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俄罗斯、韩国。”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各有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银行正在积极准备中,在中资银行方面,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或将率先放行,而在外资银行方面,渣打银行等也正在争取该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