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处于轻微通胀期
核心CPI仍处于1%以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
判断:在被记者追问“5.6%的CPI涨幅到底意味着什么?”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在通胀前加了一个修饰语——轻微。
□依据
他分析说,一方面,7月份的CPI数据确实超出了人们先前的预期,也远高于央行确定的3%的警戒线;而另一方面,这种上涨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的拉动,而并非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核心CPI仍处于1%以下。
在他看来,核心CPI比笼统的CPI更能说明问题。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会受到一些异常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大幅波动,并模糊消费价格的真实变动趋势,因此,一般将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消费价格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核心消费价格指数”。
对于质疑中国的CPI数据存在低估的可能性,不能根据CPI来判断是否通胀的观点。彭兴韵认为CPI数据还是可信的,还是能作为判断通胀与否的标准的。“个人对物价的感受与统计数据是有区别的,这很正常,这跟个人的消费结构有关系,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权重较大的人,目前对物价上涨的感受会更明显。”
至于房价是否应该计入CPI,彭兴韵支持目前不计入的做法。“住房不是单纯的消费,还是投资品。而房屋租金是纳入CPI的。这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CPI统计方法。”
□建议
在市场面和学界热议央行再次加息的靴子何时落地时,彭兴韵建议“不要为单纯调控而调整利率、准备金水平,配合制度的改革”,“值得高兴的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国家外管局12日发布的《关于境内机构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通知》,取消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
已经超越温和型通胀
食品短期供给冲击造成通胀
判断:“目前的CPI涨幅情况是粮食猪肉等产品短期冲击造成的。”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指出,消费需求的增强、货币环境的宽松以及通胀预期的逐渐形成和加强助长了食品类价格增长。
□依据
对7月份5.6%的CPI增长,诸建芳告诉记者“7月份的实际CPI比我们预期还要高”,从价格趋势来看,市场更多地关注食品价格,但同时,他建议从今后的通胀趋势来看,应该对核心CPI给予更大关注。“核心CPI目前正呈现趋势性上升态势,明年的核心CPI将主导CPI上涨。”诸建芳强调。
核心CPI即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会受到一些异常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大幅波动,并模糊消费价格的真实变动趋势,因此,一般将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消费价格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ore CPI)”,并被认为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最佳指标。
□建议
对于物价持续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央行可能会继续采取紧缩措施,但诸建芳并不认为应立即加息。7月份数据显示各类食品价格过高是有预期的,央行都已经看到7月份的突然涨价是持续以来积累的结果,包括去年以来价格差额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