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
中国未进入严重通胀期
CPI增幅与GDP增速相协调
判断:“相对于今年上半年11.5%的经济增速,5.6%的CPI增幅还是比较协调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表示。
在牛犁看来,CPI本身就是通货膨胀的代名词,是中性的。关键是判断其是缓慢的通胀还是恶性通胀。
□依据
各国中央银行都会设置一个通胀的警戒线。如果在美国,CPI增幅超过2%即是通货膨胀,日本的这一指标是1.5%。但上述标准针对的是美国、日本这类成熟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增速处于相应的低位,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仅为0.7%,为2002年底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国央行虽然确定CPI上涨3%为警戒线,但我国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自2003年以来都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因此“对目前的中国来讲,5.6%算一个比较适度的CPI增幅,还不能说是进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期”。
□建议
CPI的持续高位运行会不会引发政府新一轮的调控措施?牛犁表示,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加剧,国家肯定会进一步加强调控,包括利用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还可能进一步收紧土地闸门、限制投资等。“但央行何时会再次加息尚难预料。”
△邦和经济研究所所长韩志国
通胀,但很温柔
物价上涨属于良性
判断:“目前的通货膨胀仍属于温和的,不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威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邦和经济研究所所长韩志国多次强调。
□依据
据韩志国判断,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通胀,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属于成本推进型。这包括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食品成本投入的增加。但这对货币政策压力不大。他表示食品价格不会持续上涨,现在接近峰值或到达了峰值。“目前的通货膨胀不是全局性的。”
“物价上涨属于良性的,还是属于生产环节的上涨。”采访中韩志国这样向记者表述,“农产品价格上涨目前而言是有好处的,它缩小了工农产品剪刀差。”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4.2%,超过物价增长的幅度。韩志国认为“整体上城市工业品还是供过于求的”。
此外,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PPI(工业价格指数)涨幅为2.4%,继续小幅走低。在经济学原理中,PPI反应于CPI升高而上升,具有典型的延迟。目前我国PPI与CPI走势相背离,这主要源于上游工业品价格的降低无法向下游消费端传导,但正因为如此,缓解了CPI走高所带来的通胀压力。
建议:
央行在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预警“物价全面上涨”,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年初,央行设定CPI的警戒线为增速3%。对此,韩志国表示,应抬高到4.5%,3%的物价涨幅上限还是按照8%的GDP增长速度设定的,而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已经达到了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