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经济过热风险较大 景气指数处红灯区 -交通部环保中心等5家环评机构被罚 环保一票否决制制约企业贷款 -中国高校工科生破600万 规模居世界前列 超半数人认为读研不值 -126只股票型基金前三季度净值增长超130% 15只基金收益超50% -"十一"黄金周商家赚了近3500亿 假日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国家出台综合措施大力发展油料生产 -中国民间引进三匹汗血宝马 10月拍卖 价值千万美金的宝马(组图) -中国股市明年会上7000点 十月股市如何赚钱 投资理财技巧 -十七大后财经政策将体现六大特点 中国经济能否续写奇迹? -中国科技人力世界首位 研发人员仅次美国
纵论文化发展战略的前提:战略文化的澄明与择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三、文化主义(Culturalism)

“文化主义”有三种相互联系又有区分的涵义:第一,“文化主义”是军事战略学研究中新近提出的一个范畴。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国际战略的学者们认识到,战略决策不仅是一个以客观物质环境为归依的理性取向,更是决策者受文化传统、历史因素局限之下的行为体现。一般来讲,战略是政略的延续,但文化的因素就像藏在决策思想中的一面三棱镜,对客观环境加以分析,透过光谱将军事与政治目标相联结,演化出适当的战略。于是,战略文化研究兴起,形成所谓的“文化主义”学派。

第二,“文化主义”是一种历史哲学思想,又称“文化形态史观”。文化形态史观以“文化”取代人来作为历史的主体,认为“文化是所有过去和未来的世界历史之基本现象” 。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历史研究,把文化看作是彼此独立、相互隔绝并且受生命周期限制的有机体,它们的变迁——文化在“春天”挣脱原始的精神状态而觉醒,在“夏天”经过早期的批判活动而成熟,在“秋天”通过理智的创造活动而实现内在潜力,在“冬天”因丧失创造能力而日趋衰竭——构成了历史,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盛衰过程。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则把历史解释为自然与文明之间“挑战与应战”的变迁过程,文明的生长正是一系列成功的应战回答了一系列挑战的结果。

第三,“文化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识观念,是一种文化哲学。“文化主义”用本质主义、先验主义看待“文化”,忽略其根本之义是人化,把文化——其核心是人的价值观念——界定为一个与社会分离的实体,一个经济、政治制度之外的剩余解释项,并且把它作为一个独立变量。激进的“文化主义”甚至认为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决定项,即文化是自变量,而前两者则是因变量,这就变成了“文化决定论”(Cultural Deteminism)。极端的“文化主义”者更是把文化特性视为人之基因一样的固定不变的东西,把文化视为一种常量,从而在根本上否定社会进步和文化转型的可能性。

文化主义倾向从文化中排除了经济政治的制度因素,因而更多看到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殊性。例如,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称世界有三种文化形态: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无独有偶,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则以文化进化的视角把人类历史推演为经过史前时代、古代文明、“轴心期”和科学技术时代四个阶段,其中的“轴心期”(the Axial Period)是个关键。雅氏提出,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前800—前200年),人类至今赖以自我意识的世界几大文化模式(中国、印度、西方)大致同时确立起来,“直至今天,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从轴心期起,世界历史获得了唯一的结构和至少持续到我们时代的统一。” 类似的这种概括力图揭示某种文化模式的文化性格,闪烁着耀眼的思想火花,但是,也展现了文化主义所带有的孤立、片面、自闭、保守缺陷,不能不助长文化自大主义(即历史上的“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和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

总揽和纵观文化差异时,过分认同本族文化,而对他者的文化不求甚解以至贬低打击,这种就是我族中心主义,又称本族中心主义。我族中心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感,鄙视、否定、排斥他者及其文化,是一种偏颇的文化观念和危险的文化战略。它树立一种自文化中心以及与他者之间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是以给自文化积极评价而给他者以消极评价为代价而实现的。当然,在某种自我批评的情况下,也可能以相反的方式出现。我族中心主义对本族和他者推行两种文化价值评价体系,将我与他“天使化”、“妖魔化”,制造文化沟壑壁垒。这也是当下的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 Imperialism)、文化霸权主义(Cultural Hesemonism)、文化孤立主义(Cultural Isolationism)的学理根源。

文化相对主义是对文化上唯我论的逻辑反拨,按照此派理论鼻祖博厄斯(Franz Boas)的观点,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但是,文化相对主义的脆弱却在于:以既往“小文化”(衣食住行、风土人情)的特色否定当下“大文化”(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的国际认同;以区域文化的历史性掩盖整体文化的演进性。这种对文化的交融和进步的漠视,同样受到批评。

狭隘的文化主义滋生着相互滋生的种种狭隘的文化“主义”隔阂,其局限性为学界所认识。美国当代学者赛义德(Edward.W.Said)曾指出:“一切文化的历史都是文化借鉴的历史,文化不是什么密不透风的东西。……文化的内容是不同文化之间出现的借鉴、共同经验、互为依存。” 马克思主义则跳出文化自闭的樊篱,它以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来解析文化的恒定性,以社会意识形态分析来消解文化的主体独属观,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解构文化决定论,确立了一种唯物辩证的文化发展观。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国新办就“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举行发布会
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 强调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
我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助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中国着手解决城乡文化发展失衡问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台风“罗莎”致南方多处地方遭遇暴雨 将再次进入浙江
新疆2020年将建成中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