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小康论坛之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专场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23 日 |
|
2007年8月22日,首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举行。下午14:30,举行生态小康总论、循环经济专场、节能减排专场。中国网现场直播。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下午会议开始,现在请甘肃省原副书记马西林同志做演讲,大家欢迎!(2007-08-22 14:30:51)
|
|
[马西林]:
借这个机会向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志们汇报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是建设生态小康家园,必须使用新的科学观。
党中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这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一切生产都是人为个体在一定社会形态里,并通过这种形态对自然界的占有,因此物质生产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劳动自身的这种规定性,就已经有力的证明了,它不以一切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及人类社会对于物质实现的永恒的历史必然性。因此人类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认识和阐明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对确立什么样的自然观,对人类从事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方向起着先导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2007-08-22 14:31:40)
|
|
[马西林]:
在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完全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之后对整个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从远古,古希腊,印度和中国人的看法,跟统治社会的基本观点是,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这反映了对自然界有机的观点,在那时候,整个自然界在人们的眼中,充满了生命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人在与自然关系中,处于劣势的地位,自然乃是人们膜拜和崇敬的对象,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人们对自然界一般都不敢轻举妄动,这种有机自然观一直发展了很久。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5、16世纪,三大科学发明,两大科学发现,和天文学大变革的出现,彻底动摇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念。尤其是17、18世纪,原来的自然观被取代。这种观念,自然界和人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不同质,上帝超越于自然之上,并且有支配自然的能力。自然界由一些基本要素,如原子、电子、中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自然界变成了无机物质。其结果就是使自然界成为了人的对立物,单纯成为人们改造利用的对象,人类可以随心所欲的对待自然界。
(2007-08-22 14:32:37)
|
|
[马西林]:
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自然观的创立,创造了科学条件,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三大科学发现的认识,以及生理学,胚胎学,地质学等学科的发现,使自然科学结合成了相互联系的科学。这样我们依靠自然科学的知识,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象,这时候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应运而生了。
马克思确认和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的结构层次是无限的,整个自然界都在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整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从各个方面对人起着制约的作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将人们资源的生理特性和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侯条件以及其他条件都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强调人是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
(2007-08-22 14:34:14)
|
|
[马西林]: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自然界,说明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识存在的客观世界,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它的思想的显著特点还有整个自然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永远处在变化和发展之中。
二是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各种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基础,人类同样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也必须为维护资源的动态平衡而努力。
三是人类能够,能动的改造自然,创造适应自己需要的自然环境。
四是自然界对人类从各个方面起着制约的作用。因而,人类要改变对自然居高临下的态度,与自然界建立一种平等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建立是一次伟大的变革,我们统称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可以称为生态学自然观。
(2007-08-22 14:35:22)
|
|
[马西林]:
20世纪社会科学高速发展,特别是人类进入了太阳系空间,开始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使人类的眼界有了飞速的扩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就更加的全面,征服自然的愿望更加的强烈。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也进一步的增强。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科学的自然观,在这种自然观的指导下,一些国家的人民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然中间也有不少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分夸大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忽视了自然界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做了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蠢事,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中国在1958年制订了十年改造利用沙漠的计划,要求必须在这十年里,实现全面绿化,变荒漠为畜牧业和林业基地,改变土壤,改变气侯,并对各大沙区分别提出了一到三年,三到五年,五到七年,乃至七到十年的计划,这个庞大的计划没有实现。而且这些地方还造成了劳民伤财的效果,教训极其沉痛。
(2007-08-22 14:37:14)
|
|
[马西林]:
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在建立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广泛宣传科学的自然观,使其逐步形成全民公式,并变为实际行动。努力建设生态小康家园,最终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城乡环境逐步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局面。
谢谢!
(2007-08-22 14:39:34)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马西林同志科学阐述了科学自然观,我们向他表示感谢。
下面请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负责人廖晓义女士做主题演讲:“我眼中的生态小康”。
(2007-08-22 14:40:11)
|
|
[廖晓义]:
谢谢,非常荣幸今天能够跟各位一起来分享我们对生态小康的一些见解,也非常感谢会方邀请我们参加。
我的专业是哲学,后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了五年的哲学,又做了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后来又做了十几年的制片人,同时是地球村的创办人,负责人。我这样一个思考者,传播者和行动者的三位一体的这样一种经历,让我可能对于生态小康有一些自己的,不一定准确,但是在我看来比较真实的一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让大家点评。
我想我眼中的生态小康是什么,咱们还是来拆字。中国字是载道的,你看中国特别繁体字,一个就是信息快,那个跟宇宙是相通的,不是像西方的拼音字母一样只是形式化的符号。就我本人来讲,应该说我对于生态小康部分这四个字情有独钟,在中国的辞典里头,从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四个字,一个是“小康”,一个是“大同”。
(2007-08-22 14:41:56)
|
|
[廖晓义]:
我的父母都是老共产党员,为了“大同”世界奋斗了这么久,我们一个小村庄,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公司,一个企业是一个共同体,共同体的概念是大同的概念,人和自然是一个大共同体呀,什么时候丢掉了大同这个理想就是死路一条。“小康”是什么?我们读过一本书说,小的是美好的。美国的所有的东西是追求大的,现在的后现代的一个新的时尚是小的,多元的,是最好的。小有节制的意思,有中庸的意思,康乐,康健,不是比发展更根本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康健和康乐吗?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类型的发展?小康给了我们不光发展的方式,而且发展的目的。
(2007-08-22 14:43:10)
|
|
[廖晓义]:
什么叫生态?“生”字,是指植物长的,“态”是什么,繁体字上面是一个能,下面是一个心,不是简化了的这个,它上面是一个能量,心是有能量的,身体是有能量的。不仅仅是石油,煤炭这样的一些物能,所以我认为生态小康,中国传统的小康里头,它包含了三能,而不是单能,现在的工业文明,西方文明把这个三能当成了一能,把整个人变成了一个经济动物,是全球的环境灾难。今天上午那么多的专家讲到了,我们都面临灭顶之灾了,还在那儿穷奢极欲,这样下去,我们的前途究竟是什么?
(2007-08-22 14:45:47)
|
|
[廖晓义]:
我走了20多个国家,见过了从国家元首到部长到普通的民间人士,我知道西方文明有一个大问题,它丧失了心能和体能的能力和传统,它500年,它已经异化了,由于它片面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是把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物质的机器,它眼睛里面只看到了物质,所以他们也很痛苦,他们现在在寻求出路,包括它的环保都在寻求出路。因为它的环保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仍然把自然当作了对立物。
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没有环境保护这个概念,环境保护从西方来的,中国的概念要顺应自然,叫天人合一。人怎么能去保护环境,人多么渺小,我只有顺应自然,然后得到自然的保护,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它每年主客体之分。中国文化不是这样看的,所以当西方文明走到了极处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的环保,也就是拿物质本身做文章,它把人排除了,把心排除了,其结果他们根本无法解决气侯变化的问题,很多的环保人士都说他们很绝望,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这样一个所谓的民主的国家,这么多人投票,不签《京都议定书》,不愿意改变生活方式。
(2007-08-22 14:47:18)
|
|
[廖晓义]:
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过去这么几千年,老天为什么让我们一个民族生存了5000年,就这一个民族,5000年,因为我们有小康,我们有大同的理想,我们有小康的理念,在我们的价值体系里头,经济是什么?经济只是人事当中的一个小部分,我们还有其他很重要的部分,我们有心能,有体能,所以中国的小康价值是四块,不是一块,第一块是珍惜自然,第二块是修身养性。这样一个价值观,它是能够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唯有这样的价值观,才有解决人类的环境问题,所以这么多的西方人士在中国寻找,中国不能再跟着西方走过的弯路去绕了。
所以生态小康在这个点上扬起了一面旗帜,只要我们准确的按照我们传承中国文化的血脉去理解,我们5000年的传统和精华,中国是有希望的。
(2007-08-22 14:49:58)
|
|
[廖晓义]:
本来我关于生态小康的概念是很庞大的,是经过了我30年的经历,寻找的这么一个过程,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有很多很多的这种理念和逻辑,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我想最后丢几个概念,跟大家分享。
我觉得中国现在一定要完成一个从单能文明,向三能文明的转型,单能就是单纯的物能的追逐物,转向三能平衡的文明。我们要珍惜物质能源,特别像内蒙这样的地方,这个物质能源我们应该多发展太阳能、风能,而不是从草地上去挖煤。修复自然资源,节约对自然物能的消耗。比方我们倡导的26度空调,我们要发展公共交通,等等,所有节约型的节物能的方式。
(2007-08-22 14:50:51)
|
|
[廖晓义]:
第二个要续心能,心能是一个产业,创意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很朝阳的一个阶段。
我去年受布莱尔首席顾问,英国创意产业顾问的邀请,到首相府去跟他们精英谈论创意产业的问题。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先驱,他已经看到了创意产业走到了极处,一个自然资源不能支撑了,第二个人们的消费很饱和了,你把一个马桶做到了几十万又怎么样呢?他们现在这个全球化就想把这套生活方式转嫁,弄到发展中国家来,卖他们的商品。即使这样,也有个饱和的时候,怎么办呢?他们看到了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仍然存在,那就是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人们对精神很饥渴。这是一个精神极度贫穷的时代。
创意产业英国只有几百年,也没什么东西,于是拼命从中国寻找创意产业的机会。
(2007-08-22 14:51:36)
|
|
[廖晓义]:
再有一个是体能,健康不是产业吗?体育不是产业吗,那么多的事业上,这么多人拿着体育,拿着健康发财,中国有这么多年的自然养生的传统,为什么不拿着这个挣钱呢?中国人这么多的中医、中药、推拿、按摩,怎么中国人不可以智慧一点,聪明一点呢,赚那种可持续的钱呢,赚有利于我们的身心,能够使我们的文脉能够传承的钱呢?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什么?太多的讲知识,太少的讲生命,太多的讲人才,太少的讲人格。就像我们教了很多人知识,却面临着这么多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环境问题,就像一把毒箭已经射到了人的身上,却很少去想人们怎么拔出这个箭来。这么多的青年人自杀的自杀,为什么?而且我们那么多的民族传统文化,就应该拿到国际舞台上,有巨大的市场。
(2007-08-22 14:55:32)
|
|
[廖晓义]:
最后一个,要有三能的生活,为了三能的生活,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尽可能的节约物质能源,而且我们把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过度的拿来去追逐物能,我们追求物能的时候却失去了环境、健康、快乐,我们追求物能,我们斗争,竞争,战斗,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上,怎么能不把心能衰竭呢,为了追逐物能,我们身体退化的多厉害呀?这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多劳,追求身体之外的身外之物的东西,死了多少人呀?还有那么多活着还没有死的,生不如死的人呢?我们怎么了?
好,谢谢,以后大家有兴趣,我们下面还可以交流,现在我要结束这次讲演,请领导和同志们留下宝贵的意见,谢谢!
(2007-08-22 14:56:52)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因为廖晓义女士是社会环保的积极推动者,倡议者,所以时间多了一点,下面一定要注意控制时间,下面请国家林业局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曹清尧同志做演讲。
(2007-08-22 14:58:06)
|
|
[曹清尧]: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下午好!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未来社会发展描画的美好蓝图。而生态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物质、文化产品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但生态产品已显得极其紧缺,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最主要差别之一,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小康》杂志发布2006年我国11项小康指数测评结果,生态小康指数只有56.6分,是唯一没有及格的一个指数。这个指数表明,人们在吃穿住用玩等基本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满足后,对良好生态的需求,对优美环境的向往,对亲近绿色、回归自然的追求,将是生活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我国生态状况与建设目标如何?我谈一点初步认识。
(2007-08-22 15:00:47)
|
|
[曹清尧]:
一、我国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居于基础乃至核心地位。“十五”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防沙治沙大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
一是造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已经超过8亿亩,森林面积达26.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共同发展的造林绿化新格局。
(2007-08-22 15:03:36)
|
|
[曹清尧]:
二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健康发展。全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基本形成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林权管理为核心,资源利用管理为重点,综合监测为基础,执法监督为保障的工作格局。森林警察、武装森林警察和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60%提高到75%,成灾率下降到0.5%以下。
三是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相继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六个林业重点工程,规划范围覆盖了全国97%以上的县,计划造林任务超过10亿亩,总投资达数千亿元。
(2007-08-22 15:05:04)
|
|
[曹清尧]:
四是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得到有力加强。全国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700多个,面积18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4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大熊猫、兰科植物等15大物种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项目,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400多处和规模培植基地1000多处,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形成了稳定的人工种群,物种资源稳中有升。湿地保护成为亮点,目前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473个,现有自然湿地的45%得到有效保护。
(2007-08-22 15:08:29)
|
|
[曹清尧]:
五是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聚集度不断提高。2006年林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除木材、人造板、干鲜果品、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森林旅游等传统产业外,林业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和生物发电等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已显示出勃发的生机。
六是林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共到位各类林业建设资金2120亿元。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5%。形成了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为框架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
(2007-08-22 15:09:58)
|
|
[曹清尧]:
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福建、江西、辽宁、浙江四省已完成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主体改革任务,其他省区正在80个县市进行试点。从试点情况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林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生产关系得到有效调整,是我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改革。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及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我国生态条件十分脆弱,尤其是,我国森林资源稀少,人均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仅分别为世界的1/4、1/6。由于森林的缺乏,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影响当前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六大生态危机。
(2007-08-22 15:11:21)
|
|
[曹清尧]:
生态危机之一:沙漠化。沙漠化居全球生态危机之首,正在逐步从生态危机延伸为生存问题、贫困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全国荒漠化土地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全国有4亿人口直接饱尝沙害的痛苦。
生态危机之二: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3,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全国8.2万座水库总库容的三分之一被泥沙淤积。过去50年中,因水土流失而损毁的耕地在270万公顷左右,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发展。
(2007-08-22 15:12:44)
|
|
[曹清尧]:
生态危机之三:干旱缺水。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林木尽伐,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由于森林锐减和湿地退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水荒。全球60%的陆地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1/3的人口生活在中度或重度缺水环境之中。我国是世界上的贫水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约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缺水60亿吨以上;农村居民有43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年均干旱面积达到3.8亿亩,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300亿元。
生态危机之四:洪涝灾害。俗语说“穷山必有恶水”。近些年来,洪涝灾害肆虐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十分严重。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孟加拉国洪水灾害由历史上每50年1次上升到20世纪后期的每4年1次,我国长江流域过去500年共发生53次大洪水,而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就发生了近20次。
(2007-08-22 15:14:12)
|
|
[曹清尧]:
生态危机之五:物种灭绝。根据专家测算,由于森林的大量减少和其他种种因素,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从1900年以来,人类大概已毁灭了已存物种的75%。1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30年中,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了35%。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动植物物种数量为总量的15—2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生态危机之六:温室效应。近1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0%以上,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北极地区的冰盖因此减少了42%,海平面上升了约50厘米。1960年以后,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上升了0.5-0.7度。
(2007-08-22 15:15:42)
|
|
[曹清尧]:
三、林业在生态小康建设中的作用和生态建设总体目标
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推动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优势,加快生态建设进程。
第一,建设生态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林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与优化环境中的纽带作用。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关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先发展、后治理,还是发展与治理并举,这是不同的发展观,带来的结果也将完全不一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不仅要使人民在吃穿住用等方面达到小康水平,而且要使城乡居民生活、工作在一个生态良好、景色优美、人居和谐的环境之中。否则,即使人均GDP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会因为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生态不断恶化,使人民深受生态危害之苦。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实现中华大地的山川秀美,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态的需求。
(2007-08-22 15:16:08)
|
|
[曹清尧]:
第二,建设生态小康社会,必须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没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失去了森林,就失去了人类的未来,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第三,建设生态小康社会,必须发挥林业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山区、林区和沙区。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5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沙区,2006年国家级贫困县592个、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90%以上在山区、林区和沙区。这些地区的优势在林业,出路也在林业。我国有林业用地面积43亿亩、近期可以治理的沙地8亿亩、自然湿地6亿亩,是耕地面积的三倍多。而我国耕地年产值已达每亩686多元,林地年产值只有22元,林业发展潜力很大。我们要立足整个国土资源来综合实施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2007-08-22 15:17:54)
|
|
[曹清尧]: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我国生态建设的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好天然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古树名木。必须坚定不移地营造好主要江河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必须坚定不移地绿化好宜林荒山、地埂田头、城乡周围和道渠两旁。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
(2007-08-22 15:18:10)
|
|
[曹清尧]: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参与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生态建设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山川将更加秀美、生态将更加和谐、发展将更加持续,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也一定会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
(2007-08-22 15:19:43)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下面请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周长益同志做演讲。
(2007-08-22 15:20:09)
|
|
[周长益]: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们这个司叫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首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内蒙古刚刚正在庆祝60年的大庆,许多活动都展示了60年来,内蒙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这一次这个论坛,我想就是大家来探讨和谋划今后的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会,会议将围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还有沙漠化治理来开展交流和探讨,我们认为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主任专程委派我来参加这个会,而且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司对这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2007-08-22 15:22:36)
|
|
[周长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为之赞叹的中国经济奇迹。但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
由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改变,经济增长还主要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所以使得我国资源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现在资源环境的问题,不但是成了我们“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优势,所以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并且就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
而且"十一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万人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要减少10%的这么一个奋斗目标。所以从去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有关部门和地方都认真积极的努力,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突破口,工作力度明显加大。
(2007-08-22 15:23:49)
|
|
[周长益]:
所以2006年我国GDP能耗出现了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增长幅度也明显回落,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同比降低了2.78%,这就巩固了去年GDP能耗下降的势头。
今年1到5月份,我们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同时也是降低的,所以扭转了过年以来的上升势头,化学需氧量增幅也比去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所以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正在逐步见到成效。
但值得重视的是,今年上半年,我们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增长仍然过快,上半年钢铁、有色、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的幅度仍在20%以上,增幅比去年同期还高了3.2%,所以产业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革,节能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
关键是要扭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们解决资源环境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007-08-22 15:25:32)
|
|
[周长益]: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为了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的开展工作,一个是深化循环经济试点,从2005年开始,经过国务院的批准,我们在全国选择了82家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深入的推进青岛、浙江等地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试点,继续推进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机件等领域再一次造成的试点。目前正准备对第一批试点取得的成效进行认真的总结,同时着手部署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的工作。
第二,就是着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十一五”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煤矸石等大众工业废弃物,还有农业秸秆、农业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电厂建设,积极推进第二期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砖。
第三,是积极推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利用。建立健全垃圾的系统,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实现垃圾的转化。
第四,制订重点行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大清洁资源的审核粒度。
第五,加强循环经济的创新组合能力,重点加强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共进技术的研究。
(2007-08-22 15:27:21)
|
|
[周长益]:
近几年循环经济的发展表明,循环经济是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创新和发展,所以它使得资源利用的效果显著提高。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非常重大。
内蒙古是一个资源大省,为国家提供了非常多的能源资源,今年内蒙古成立60周年,我想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这一次我们到呼和浩特,感觉到呼和浩特的变化非常大,这是内蒙古经济社会成就的非常好的一个体现,经济增长非常快。我想今天上午自治区的主席讲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四大优势,其中一个是后发优势,这个后发优势可以理解成很多个方面,可是我觉得这个后发优势就是有了我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有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所以怎么样立足于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来推动发展,怎么把后发优势理解好、保护好、发展好,这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
(2007-08-22 15:29:53)
|
|
[周长益]:
内蒙古的经济增处在上升时期,在这个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既能推进节能减排,也能够促进内蒙古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我们想,内蒙古的节能减排工作,在省里面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从国家统计局7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2005年,还没有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5.59的这个目标。所以我们想在当前的形势下,内蒙古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牢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综合的措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首先,就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立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划发展。在推进开发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容量和资源的承载能力。我们有很多的资源,要真正做到开发资源,不破坏资源,经济发展依靠资源,但是不依赖资源,要利用资源,但不浪费资源。
在现有产业集中延伸,升级的基础之上,我建议企业资源实行再循环的机制,增加资源产业的附加值,实现科学的,有序的,有效的开发利用。
(2007-08-22 15:31:36)
|
|
[周长益]:
第二,要认真的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按照45条的要求,逐条的加以落实,包括加强引导,落实责任调整结构,淘汰落后,源头重视,加强监管等等。
第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组织编制各类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规划,认真的抓好循环经济的试点。
第四,进一步加强力度,加强全体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人参与,资源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在全国组织开展了节能减排的活动,一个月时间里,每一天都有一些重要的宣传,希望内蒙古也能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确保取得成效。
同志们,让我们在以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牢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内蒙古能更多的呈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使我们的生态小康社会早日到来。
谢谢大家!
(2007-08-22 15:32:45)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下面有请胡恒洋司长。
(2007-08-22 15:34:13)
|
|
[胡恒洋]:
生态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说是我们公民的共同责任,但是我感觉到,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因为政府有独特的作用。我认为,共同创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一件重要内容。所以针对上个世纪末,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出现的生态日益恶化的情况,1998年,国务院制订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从那以后,结合1998年开始发行建设国债以来,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1998年到2006年,我们在中央政府安排的国债投资,用于生态建设的投入达到了870多亿元,刚才曹司长说的,用于林业的生态投资达到了2000多亿元,我估计不完全统计,农业方面的草原保护、水土保持保护,全国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不亚于数千亿元。
我们建设投资的主要任务是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以来,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例如从1999年开始,国家已经安排退耕还林1.39亿亩,中央累计投入1300多亿元。
(2007-08-22 15:35:43)
|
|
[胡恒洋]:
第二个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从2003年,国家在蒙甘宁西部草原,青藏高原东部草原等四大片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截止到2006年底,中央完成退牧还草4.4亿亩。到2006年底,我们已经投入了114亿元。完成了人造林1亿多亩,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工程,这个工程主要涉及内蒙、天津、北京、河北、山西五个省市区,这个工程已经完成了投资145亿元。
还有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建设总体规划,在三江源实施的工程也取得了成效。另外国家还加大了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这一系列重大的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
“十五”期间,完成造林3933万公顷,治理水土2400万公顷,治理沙化草地850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也呈减少的态势。一些重点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全国生态环境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刚才曹司长已经做了介绍。
(2007-08-22 15:38:37)
|
|
[胡恒洋]:
所以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就,仅仅是初步的,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还要继续的努力,继续的加大对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探索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扎实的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我想有这么几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不要走先破坏,再治理这个路子。用广泛的宣传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土法、水土保持法、草原法等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还有进一步健全我们的法律,要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逐步建立健全以相关法律为基础,各种行政法规相配合的法律体系。同时强化执法监督,依法打击犯罪行为。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逐步实现生态建设重点,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
(2007-08-22 15:40:38)
|
|
[胡恒洋]:
要以主题功能区划分为依据,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被划为开发区的,像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生态区,生物多样化功能区,等等。这些划为限制性区域的,要加强生态的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控制人为对自然生态的干预和破坏。在“十一五”我们划为禁止开发地区的,像国家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元等等,要实行强制性的保护。依法全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把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另外还要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的破坏,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方式,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遏制农业的病原污染等等这方面的问题,逐步的加以推进。
第二,要以重点地区为突破口,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要以重点地区和全面推进结合起来,根据全国生态环境的总体部署,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式,向几个重点地区治理,如北方草原区,黄土高原区,南方岩溶地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青海湖地区,三峡库区等等的重点区域。另外像塔里木河,黄河上游,长江上游等等重点领域也要加紧推进。另外还有南水北调等重点领域的建设,目前的生态环境与各个部门的重视,现在工程非常多,在实施的工程中,有许多工程分布在农业、林业、水利等很多部门。往往干一件事是分很多的部门去干的,造成了一些浪费。要加强配合,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
上午提到了,像北方的草原区,草原的开发,沙化区对沙产业的开发等等,要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2007-08-22 15:43:33)
|
|
[胡恒洋]:
国家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在重点退耕还林地方,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来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另外我们还有一些措施,比如从2003年开始,在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安排农村沼气建设,我们安排了三年,已经安排了55亿,解决了农户因为退耕还林以后,不砍柴引起的生活能源问题。
“十一五”期间,计划全国扶贫2200万农户,同时在生态极为恶劣的地区,我们实行异地扶贫,把农民从不适宜居住的地方移到适宜居住的地方,我们安排了56亿元人民币,已经搬迁120万人口,这项工作今后还要逐步的加以推进,像这样的措施,我们在今后的生态建设中还要加以探索。
第三个,要以重点工程为抓手,带动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们天然林的保护,退耕还林都是重点工程。现在来看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来推动重点地区的建设是很好的过程。下一步要继续坚持下去,在林业建设上要继续,我们现在一些工程还没有完成,完成以后,我们还有后续的一些工程,所以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还要继续没有完成的工程,我们继续加以推进,需要新的工程,还要继续的开辟。所以在林业建设上,我们重点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继续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湿地保护等等重点的生态工程。
在农业生态建设上,要继续抓好西部天然林资源,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人工植草基地,继续防止草原的退化,抓好沼气工程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在水土保持上,继续在黄河上中游,推进这个工程。
(2007-08-22 15:46:57)
|
|
[胡恒洋]:
第四个,要坚持改革,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生态环境建设说到底,是政府拿钱,企业也在尽到责任,农民也在发挥作用。所以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保障机制,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来增加生态的投入。国家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继续示范承包改革,稳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鼓励支持农户的其他社会法人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的方式,推动农村示范水体治理工作。
实践证明,这个对我们生态建设,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所以这一步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加以集体林田制度的改革,同时要继续加强草原,加强承包经营工作。现在我们的一些草原还没有承包到户,没有承包到户就吃大锅饭,就造成草原没有保护的责任没有落到实处,所以要进一步加强草原承包工作,完善草原承包办法,建立健全草原使用权流转机制,确保草原承包价钱稳定。
我在这几个方面跟大家探讨,谢谢大家!
(2007-08-22 15:50:44)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他给我们传达了不少的政策信息。下面请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司长樊元生同志演讲。
(2007-08-22 15:52:26)
|
|
[樊元生]:
各位来宾,根据论坛的安排,让我介绍一下关于污染减排这个情况。
节能减排工作现在中央非常的重视,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这项工作?
从分工来讲,节能的工作是国家发改委负责的,减排的工作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污染减排的这个情况。
我介绍这么几点:
第一个是这个减排的主要污染物,一个是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这两项减排指标是国务院确定的,刚性的,必须完成的指标。
第二个介绍一下减排的主要措施。
第三介绍一下实现减排的保障措施。
第四介绍一下当前污染减排存在的问题。
第五介绍一下下一步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
(2007-08-22 15:54:30)
|
|
[樊元生]:
关于两个污染物怎么样减排,要求在"十一五"期间,下降10%,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0%,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刚性目标,一个我们资源能源消耗支撑不了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
刚才很多的专家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
第二个方面,现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的代价我们已经支付不起。20005年,七大水系中,近30%水体失去实用功能,太湖、滇池和巢湖严重污染;40%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1/3国土面积遭受酸雨污染;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PPT)这个图显示我们国家的酸雨,红的地方就是酸度比较强的,这是2004年,这个是2005年的情况,这个地区的话,土地红的这个地区,就是反映了它已经PH值大于5,酸度比较强了。
第三个方面,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10%,这是刚性指标。
(2007-08-22 16:00:52)
|
|
[樊元生]:
二、提出这个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2006年,经国务院授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和《“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2007年上半年,首次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组成六个督察组。
三、减排的任务非常繁重。
全国人大通过的减排要求年均GDP增长7.5%,能耗下降20%,发电量增长8.5%的前提下要求削减10%。
2006年全国GDP增长10.5%,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33%,火气发电量增长14.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增长1.5%和1%。
2007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长11.5%,单位GDP能耗下降2.78%,火气发电量增长18.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0.88%和增长0.24%。
(2007-08-22 16:05:31)
|
|
[樊元生]:
第二个方面介绍一下,如果实现减排,主要的措施是什么?
第一个加快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680万吨,形成COD削减能力300万吨,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工程削减COD140万吨。
电厂二氧化硫的治理,我们现有燃煤电厂投运1.67万千瓦。
这个图可能看不太清楚(PPT展示),红点都是现在脱硫机组的所在地,这个重点地区,现在上的比较快的,江浙一带,再有就是西部地区,贵州,四川这边,再就是广东。
(2007-08-22 16:06:28)
|
|
[樊元生]:
第二个结构减排。
加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造纸等落后产能,都要实行减排。采取这些措施之后,就会削减一定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COD的排放量。
第三个减排的措施,就是管理减排。
管理减排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要改变电力,电量调度方式,现在要求上电网的应该是用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来确定。上了清洁能源的应该优先发电,第二对污染源进行污染治理,减少它的排放量。第三个就是对全国国家重点的7000多个污染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控。第四个是专项行动,来进行查处。
(2007-08-22 16:09:23)
|
|
[樊元生]:
现在介绍一下减排的保障措施。
第一,就是强化区域限批。
源头控制,对新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不能实行这些制度的,对这个地区所有的项目进行限批。如果你不能做到这点,这个地区的所有项目不能批准。
超过总量指标的,没有达到和地方省鉴定责任书要求的,暂停审批。
第二,实现减排目标的保障措施。
首先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层层落实的减排责任制。对地方考核的结果都要向组织部门报告。二要本着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减排指标的统计体系和数据的合并体系。三就是国家检测体系,通过检测制订无污染减排的量,今年财政部拿出20个亿,来支持各个地区的能力建设。四是实行有利于减排的经济政策,煤价的问题,再有其他的,像政府采购,节能的调度办法,还有污水处理厂收费的政策,还有奖励的办法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支持各个地方实现减排。
第四,要制订有关的法律。
现在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修改制订像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证条例等等这些规定,这些法规的出台能够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再一个就是要加大执法力度,我们要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向社会,向群众宣传减排的重要意义,让公众来参与这项工作。
(2007-08-22 16:12:23)
|
|
[樊元生]:
现在介绍一下,当前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就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第二个就是经济额增长超过预期,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刚才我们讲了,国家确定了经济增长,GDP增长速度,总是不能按照国家确定的这个增长速度来进行,所以现在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粗放,增加了减排的难度。
第三是现有的法律不健全。
第四个就是投入不足,特别是COD的减排,主要靠地方政府的投入,像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BOT的方式,但是管网必须要政府投资,往往政府在这方面投资不足。
第五加大执法力度。
第六通过经济措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大减排的力度。
(2007-08-22 16:14:21)
|
|
[樊元生]: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我想简单说一下,一个严格环境准入,控制增量。第二个加大监督力度,让上设施的企业保证正常运行。第三个继续落实政策,这个我们和发改委,已经和财政部讨论了一些政策,希望能够在下半年出台一些政策,在结构减排上,按照国家确定的小火电,小钢铁,下一步像建材,像造纸采取强制关闭,强制淘汰的措施。第四个和各个部门联动,使各项工作尽快到位。第五个就是强化执法,我们这个要实行高额度处罚的措施,加大处罚的力度,凡是不能够按照国务院确定要求进行工作的,一定要严肃处罚,甚至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谢谢!
(2007-08-22 16:15:14)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下面请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同志演讲。
(2007-08-22 16:16:53)
|
|
[张红宇]:
谢谢主持人,各位同志: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2007年首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生态小康与农业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这种论坛在内蒙古召开,我以为意义非常重大。
昨天看了一张报纸,上半年,各个省,能耗指标以及二氧化硫的指标,排序下来,内蒙古两个都是负增长。内蒙古近几年的GDP增长一直在全国保持在前列,这个说明了内蒙古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我以为我们这个论坛放在这个地方召开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节能减排与农业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农业既是农村能源的生产,你比如大量的秸秆,大量的青菜,既是污染的吸纳地,也是污染的排放源。我们长时期,工业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水,大量的向农村倾斜。农村内部,包括我们的畜禽,人畜粪便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污染。
(2007-08-22 16:17:13)
|
|
[张红宇]:
所以我讲,节能减排,要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农业是需要做贡献的。
围绕这个题目讲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农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这个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个节能减排要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农业,我们所谓的农业的资源要素,也不能一味的投入,比如化肥农药方面的投入,要减少它的投放量。农业里面大量的废弃物,我们怎么样实现利用的问题,怎么样把废弃物变成有用的资源,节能减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2007-08-22 16:20:04)
|
|
[张红宇]:
第二个大的意义,节能减排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众所周知,我们的农业资源在全世界是非常捉襟见肘的,土地资源人均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森林资源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在这种资源状态下,包括我们的化肥,农药投入,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另外一个方面,利用的有效率非常低的,我们化肥的利用率仅仅35%,农药的利用率仅仅30%,水的利用率也仅仅40%左右,一个药,一个化肥,这个不节约利用的话,不仅仅是我们的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土地,包括面源污染形成了不可饶恕的危害,我想通过节能减排能够节约利用资源的话,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007-08-22 16:22:34)
|
|
[张红宇]:
第三个节能减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适度发展经济。我们农业的废弃物很多,每一年大概有27-28亿吨的动物粪便,有7亿吨的农作物秸秆,那么这些粪便和秸秆的话,如果我们能够采取综合技术加以利用,比如沼气利用,包括秸秆的气化,包括循环经济的发展,一个方面我们可以趋里避害,另外一个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所以节能减排对拓展我们农业的功能是非常有效的,这个功能就是循环经济的发展功能。
(2007-08-22 16:24:29)
|
|
[张红宇]:
第四节能减排要控制农村的污染,要创造农民生产生活的良好条件,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的增加,农村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工业的废渣、废气的排放地。但是农业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生态环境的破坏者。
比如现在的太湖流域,中国媒体报道,太湖流域的污染是来源于工业污染,但是95%是来自工业污染,有没有1%,2%来自农业?包括我们过度的密集型的养殖?应该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节能减排,改变生产经营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新农村的和谐面貌,就是和谐新农村的良好局面。现在我们老讲,我们很重视城市的清洁卫生,但是农村的清洁卫生大家是不是高度重视了?
农村的垃圾怎么处理的,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农村成了城市垃圾的堆放地。随着我们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推出,村容整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村的环境卫生搞的怎么样,节能减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要高度认识节能减排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殊意义。
(2007-08-22 16:26:56)
|
|
[张红宇]:
第二,怎么样进一步明确,农业和农民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改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农业,这是一个基本的思路,从目标上来讲,也要严格的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一些目标,从农业这个内部来讲,你比如我们化肥的利用率要提高多少,我们的农药施用量要减少多少,我们的农业沼气应该发展多少。刚才发改委的司长也讲出了一些指标了,我们应该为国家的节能减排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从严格意义上讲,农村的节能减排,确实要坚持基本原则,第一个就是农业资源投入怎么样节约,我们的农业资源是非常捉襟见肘的,那么特别是我们的,所谓的固定物化资源,包括我们的化肥,农药的投入,那么投入过量,一方面大大的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另外一个方面还得不偿失,并不会因为化肥农药投入的越多,农产品产量越高,在很大程度上,它的报酬是递减的,怎么样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在节约农业资源方面坚持原则。
(2007-08-22 16:28:09)
|
|
[张红宇]:
第二是如何综合的利用农村的能源。一个我们有大量的秸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有微型的水电站,小型的水电站。像四川、云南、贵州,这些地方有大量的水电资源,西北地区我们大量的风能,还有太阳能,比如北方地区日照比较长一些,在这种地区,综合发展太阳能,西北地区发展风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把握的原则。
第三个适度发展的原则。为什么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速度不减,特别是生猪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与历史上的水平相比,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生猪价格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对去年生猪低价格的恢复,另一方面很大程度源于饲料价格的上涨,饲料价格的上涨源于玉米价格的上涨,玉米价格的上涨来源于全球玉米价格的上涨,包括美国拿出相当的玉米作为能源的贡献,所谓农业不仅要为粮食做贡献,而且要为能源做贡献。美国的玉米相当部分用于转化为规定用的酒精。在这个很大程度上,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动,传递到中国,使我们的价格居高不下,居高不下加上其他的原因,包括疫病的原因,包括养殖方式的原因,导致了生猪价格的上升。
(2007-08-22 16:30:22)
|
|
[张红宇]:
我们不能与地争粮,与人争地,我们的发展要适度,利用边缘地,例如作物的秸秆,利用一些荒地,加上一些盐碱地,来发展经济。
第四个大的原则就是维护农村的生态。我们现在提倡规模性的养殖小区,上万头的猪,上千头的猪,养猪规模一大以后,怎么样控制它的面源污染,就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基本原则的问题,所以节能减排从农业和经济的角度来讲,下一步发展一定要坚持基本原则。
(2007-08-22 16:33:49)
|
|
[张红宇]:
第三个从工作角度来讲,农村的节能减排,是一系列的工作组成的,第一还是要发展节约型农业技术。
我们农业技术,比如说怎么样减少化肥农药投入量。化肥的投入量,我们现在推进了一个测土配方施肥,再一个单位面积上,土壤的水分,特别是养分的含量是超标的,是某一个元素不足,我们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我们的所谓的信息技术,我们最大程度上减少化肥农药的摄入量,农药方面,我们一方面淘汰高毒的低效率农药,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农药是不能使用的,一个方面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开支,另一方面,确确实实也可以减少所谓的污染源。这是首当其冲的,怎么样节药,节肥,包括农膜的节约,怎么样通过技术来改造,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采取节约型的技术,减少我们的一些排放。
(2007-08-22 16:35:15)
|
|
[张红宇]:
第二个是大力的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在农村,包括农村的沼气,农村沼气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发展沼气,通过农村的改水,改厕,改厨,有的地方叫改圈,通过循环经济的方式再利用,资源化产生一种沼气,使这种沼气在农村用的话,现在是非常普遍的。
所以我讲怎么样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一些循环经济的发展,包括北方的秸秆气化,通过发展畜牧业,比如通过牛吃农作物的秸秆,牛排的粪便施到田里面去,形成一种循环经济。历史上循环经济的一些良好的模式,到了新时期,到了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更应该弘扬这些传统文明里面有用的东西。
第三个一定要坚持适度发展。美国农业部长曾经说过一句话,说美国的农业不仅要为美国的食品安全做贡献,而且要为美国的能源做贡献,到2010年,美国的玉米,40%要用于生物生产,要用生物制剂去生产。中国的农业资源非常的捉襟见肘,中国的农业资源必须确保粮食生产,必须确保解决人的吃饭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生物经济发展的道路,这是一个原则。
(2007-08-22 16:38:26)
|
|
[张红宇]:
最近国家发改委,对于农产品加工,特别玉米加工,最近有一些新的政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我们怎么样避免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矛盾,怎么样确保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度的通过发展农业作物缓解压力。这个刚刚在吉林、内蒙古、安徽、河南都有一些好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怎么样在适度的原则下发展。
第四个加快推动多种新型能源。在农村就是风能、太阳能、水电、工业这个角度讲还有核能,还有其他的能源。农村来讲要综合利用,应该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风能就发展风能,有水能就发展水能,对更广大的地区应该通过生物制剂,大量的秸秆,大量的畜禽粪便来发展农业能源。
(2007-08-22 16:41:10)
|
|
[张红宇]:
第五个我们农业的产业。农业的发展,现在在能源方面的话,利用也是非常高的,包括农业机械,现在对柴油的利用相当高,这里面也有一个农业产业发展,怎么样节约利用能源的问题,农业基建的应用,有一个节油的问题。我们现在这几年,远洋渔业的发展已经走遍了五大州,柴油占到了远洋渔业的70%,怎么样通过改造,使油的份额降低,这也是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所以农业产业方面都有我们可以缓解或者可以有效配制,或者说可以减少生产成本的一些途径,那么需要我们去挖掘,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大问题。
(2007-08-22 16:43:17)
|
|
[张红宇]:
第四个大问题从工作措施,或者从保障机制这方面讲,有四个方面:第一个还是要提到认识,节能减排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好像没有引起足够高度的重视,特别农业部门自身的对农业节能减排的认识也不是到位的。节能减排也是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其中之一,怎么样把这个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认识里边去?怎么样通过农业的节能减排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
第二个切实增加国家的投入。技术的改造,包括节约用油的技术,节约用肥的技术,节约用水的技术,国家各级政府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等怎么样增加投入,为节能减排创造条件,这个是需要研究的。
(2007-08-22 16:47:41)
|
|
[张红宇]:
第三个怎么样通过我们的法规,通过我们的政策为节能减排做贡献。农业要发展的话,从技术这个角度,从政策这个角度来讲,怎么样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包括我们现在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林要让老百姓有积极性,你一定要实施扶持。前期投入比较大的情况下,怎么样通过政策导向来鼓励农民怎么样采用节能减排的一些技术,这个跟政策,跟法律有关系。
最后一个是技术,比如通过生物经济的发展,通过农产品转化为我们的工业产品,现在应该讲,在工业酒精这个转化过程中,通过玉米,这个技术是成熟的,但是怎么样转化秸秆,棉花秆,玉米秆,这个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现在看来还不是成熟的,以至于每吨的酒精,每吨的柴油造价非常的高,跟国际油价联动在一起,企业没有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我们的政策导向应该鼓励企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这个技术要有所突破,国家势必要有所政策导向。
如果我国的秸秆转化成能源有所突破的话,我国的能源前景非常的广阔。农业和农村就能为国家的节能减排真正的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2007-08-22 16:50:26)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我们的农业发展很快,但是问题也很多,看来农业上的节能减排,既是任重道远,又是大有可为。
下面请农业部科技研究院院长朱明先生演讲,欢迎!
(2007-08-22 16:55:48)
|
|
[朱明]: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论坛,因为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获得了不少的信息。
循环经济实际上它的核心就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再就是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它是新型的先进的形态。农业循环经济,实际上它作为一个有机体的生产过程,在农业领域实现这个循环经济,应该说是最具有条件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
从“三生”来讲,生产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产发展目的是为了生活的改善,那么生活改善,或者生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确保生态的安全,这个是一个持续的一个目标。生活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终的目标了,是社会稳定和发展一个最重要的保障。生态也是保证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需要。
(2007-08-22 16:57:36)
|
|
[朱明]:
我们生产、生活、生态在循环经济集成的模式就以生产发展为核心,在生产建设中现在面临很多的问题,像环保的问题也同样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就是这个能不能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把它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这个集成模式主要就是把这几者结合起来,就是以生产发展为核心,以生态环境运行为要求,以生活改善为目的,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在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经济的增长,能够享受到生活的改善,生活环境的改善,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的目标。
(2007-08-22 16:59:15)
|
|
[朱明]:
生产发展应该说是一个主体,带动其他两个方面,所以生产发展是核心。
我们三生循环经济的集成模式,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为重点,通过生态的循环,改善目前的情况。
“三生”以“村庄”作为主要的研究形态。对于一个村庄来说,在研究还是很不够的,并且以村庄来做这个研究的话,它这个代表性是最大的,同时它也可以到农户,也可以把它再放大到乡镇和一个小城镇来实施。我们村庄型的新农村“三生”循环经济模式,可以表示为它中小型的生态产业,再加上设施农业,加上大田种植业,加上农村服务业,来形成这样一个循环经济的模式,它的目标就是生产促进,生态改善和生活提高这三个方面。
(2007-08-22 17:00:59)
|
|
[朱明]:
生产方面,主要就是要通过我们这个循环,来实现优质和高产,在物质转化方面,实际上就是通过对一些废弃物的一些循环综合利用,使它变为下一个寻寰中的重要的资源,为我们绿色生产和有机产品的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在生活方面,通过物质转化,还可以提供能源,比如大家知道的沼气等等这样一些能源来改善农民的生活。
这是一个循环模式图。
(2007-08-22 17:03:25)
|
|
[朱明]:
关于生态模式在来确定,在农村,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都存在废弃物的产生,要保证废弃物的无害化和再利用,就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物质转化。尽量的减少废物向环境类的有效转移,这是一个总体的分析,就是生态循环的一个模型图(PPT展示),大家看一下就知道了。
在集成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的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环境、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来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安排,并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一种就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到直接排放,第二个是废弃物再利用,再通过无害化处理。怎么样确定这些模式,就是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矛盾,通过对改善要素的分析来得到技术集成的这些模式。
(2007-08-22 17:05:45)
|
|
[朱明]:
所以就是我们在确定一个模式的时候,要对现代要素进行分析,现有的生产要素,包括村庄的自然特点,区域产业特点,村庄的农业生产内容,生产的组织形式,农产品的特点,市长的运输条件,其他自然资源等等进行分析,还有对现有的生活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当地的,农民的生活收入消费状况,就业情况等等这样一些。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的一些模式,确定它的边界条件,和它的技术集成的特征,包括边界条件的确定和技术集成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为不同的模式。
这是第一个模式就是全面建设型的,它的使用的区域和它的技术集成的特征,时间关系我不说了。
它的模式就是这样一个图解的模式。
(2007-08-22 17:06:24)
|
|
[朱明]:
种养殖综合改善型的这样一个模式中,它的边界条件特征和它的技术集成的特点,就是有它特殊的这样一些特点,在这些地方,我们就要采取种养殖综合改善型的集成模式来实施。
第三个就是生态改善型的。就是它的并列条件就是生产比较发达的,生活水平比较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比较差的,现在我们比较发达的地区,它怎么来进行改善,这是生态改善型的这一个模式。
第四个就是养殖生态强化型的模式,就是以养殖为主的这样的地区,它的所采取的模式,应该是养殖生态强化型的模式。
第五个种植生态强化型的模式,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特征的这样一个地方,那么它的跟生态强化的结合,它所产生的这样一种集成模式等等。我想主要的就是分析了这么几个模式。
这个边界条件,应该说明一下,它是有动态性和局限性的,因为随着你的项目的推进,它是在变化的,所以对这个边界条件,应该要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调整。
(2007-08-22 17:07:49)
|
|
[朱明]:
第二个就是边界条件不能成为新农村生产发展的限制,生产发展是我们的基础,是我们的最关键的部分,我们所分析的边界条件,不能局限于我们新农村生产的发展。
在集成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第一个是适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的循环农业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的时候要考虑的,因为我们国家村庄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思想意识水平,自然差异都很大,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实施的前期,要充分考虑集成模式的适应性,不单纯的追求项目的高技术化、新颖化,超前化,从而在经济上减少一次性投资,增建运行经费的保障,在技术上能够尽快被农民接受,提高农民自主参与和接受的能力
第二个要考虑它的前瞻性。
(2007-08-22 17:11:32)
|
|
[朱明]:
比方在规划的时候,要留下规划的余地,考虑未来发展的可能,在物质转化中心,技术转化方面,由于一次性的投资比较高的,也必须要考虑一个初步实施的方案等等。第二个方面就是以集成创新为主的,就是要选择成熟的先进的技术。第三个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第四个集成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济方面要考虑它的运行成本,使它能够可持续的运行,政策方面要制订促进的,支持的政策,使得它这个集成模式能够可持续的发展。第五个要使农民有生产发展的自主权,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农民享受到生态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所带里的好处,主体是农民,所以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发展自主权。
(2007-08-22 17:13:58)
|
|
[朱明]:
最后就是关于新农村“三生”项目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个就是国家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来有专项的资金给予支持,应该说前些年,我们农业部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财政部的支持下,对沼气进行了支持。它实际上也是农户的转化中心,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来讲,特别对一个区域来讲,我们现在大中型的生物的转化中心的建设,就尤为重要。我们发改委在大中型的沼气项目马上就要实施,在实施过程当中对一些公益项目怎么进行支持?一般都是国投,国家给予资金进行支持。
第二个政府应该制订相关的政策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别在农村,在一些起步的时候,它确确实实需要资金来支持的,等它形成了一个循环的一个,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以后,逐渐的可以减少这种支持,让它进行发展。
第三个是倡导新的农产品质量关。
这种理念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是更好的,品质是更好的,那么就应该在价格上,在大众的接受的程度上,应该要体现出来。
第四个,要倡导新的产品价值观。
(2007-08-22 17:15:30)
|
|
[朱明]:
就是我们通过循环经济所生产,生活,生态,它形式的是一种整体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是需要社会承认的,是需要政府来支持的,是需要社会来给予支持和投入的。
由于我国农村具有不同的区域规模,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生产内容,生产方式等等,因此我们这种三生的集成模式,不是一个封闭的,一个小型的,一种工艺流程固定的这样一种模式,所以,这种三生模式要在各地的特定的条件下,来进行不同的组合和集成。所以它是一个动态的,随着当地的产业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应该对它进行调整和修正。
当然我们这种“三生”集成模式是可以应用到不同区域规划和特定边界条件下的区域规划之中的。我们是为规划提供一种方法和手段。
(2007-08-22 17:16:58)
|
|
[朱明]:
“三生”集成模式应用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成果的可靠性,和操作维护的经济性与便利性。这种都是三生集成模式这种建设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所以在产品和技术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建设投入和运行费用之间的平衡,要以较低的运行费用为主要控制目标,维持较好的经济性,就是低的生产成本,投入的可持续性,就是低的管理成本,要充分重视技术理论和软科学成果的利用,并将这种理论转化为政策,措施和改造的计划发展等等,在战略上的正确性,并为战略上的改善,战术上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2007-08-22 17:17:22)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下面请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同志演讲。
(2007-08-22 17:18:37)
|
|
[胥和平]:
非常感谢生态小康论坛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在这儿就跟大家一块儿学习,按照这个大会组委会的安排,围绕这个建设中的能源问题,谈一点想法。
(2007-08-22 17:19:12)
|
|
[胥和平]:
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在最近几年科技工作里边,把它放在非常突出的工作,我们做过研究,着重要谈的是能源科技的问题。
从2002年,中央提出,走新型农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仅仅五年时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就是经济的强劲的发展,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让大家目瞪口呆。可以说由于经济的强劲的增长,整个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在加速推进,其中一个显著的指标,特别是经济指标,大家记得当时我们建立,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我们定了一个指标叫3000美金,这个3000美金大概是到2020年达到3000美金。到去年年底算,我们大体上21亿人民币,算下来大概人均2100美金左右,今年年底我们2300,人均2300美金,到明年2500美金,换句话说,我们从经济指标衡量的翻两番的目标,大体上在十一五结束就可以实现,最多推迟个半年。这是大家感到非常振奋的一个事情。
但是同时随着我们经济总量的迅速的扩张,而且这个扩张速度很猛,止不住的扩张,我们开始担忧我们经济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开始考虑,或者着重的强调,经济和社会之间发展的平衡或者叫协调,开始强调经济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问题,所以生态的问题在小康社会中又一次居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2007-08-22 17:23:43)
|
|
[胥和平]:
现在社会发展,生态的平衡,整个环境的保护,可能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之上。这其中能能源问题又再一次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今天我们讲了很多的问题,讲环境问题,讲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在很大政程度上,与能源问题密切相关,可以说,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能源的出乎意料的高速增长,使我们的整个能源发展,以及小康社会的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能源消费量的迅速增加,大大突破了原来。我们2003年做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当时有一个估计,当时估计说按照2000年到2002年我们的水平,我们人均能耗,大体上是一吨标准煤,因为2002年,我们的全部总能耗是14亿吨多一点。当时估计,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实现了3000美金的人均GDP,大体人均两吨标准煤。而目前的水平全世界是2.1亿吨标准煤。根据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如果人均到一万美金左右的时候,大体上人均消费是4吨标准煤,所以我们估计2020年,我们应该是2吨标准煤,2吨标准煤我们估计到2020年,我们的能源需求总量应该是28亿到29亿吨的标准煤。低限25亿度,高限30亿吨。去年我们实际发生的数量是24.6亿标准煤。我们已经达到了2020年能量需求的低限,很快我们再有一两年,我们就会达到我们预想的2020年的能源消耗。这个增长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2007-08-22 17:25:50)
|
|
[胥和平]:
所以能源安全问题,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们能源利用效率非常低下,今天好多专家谈到了这种问题,我们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一般的水平低10%。节能的问题,我们产品生产成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峻的挑战。第三个问题,排放的问题,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坦率的讲,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研究中国的能源问题,我们特别强调能源的供给问题,我们经常也提到,能源对环境的作用。现在来看,能源安全供给问题,成为一个问题,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也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今年中央国务院,把节能和减排问题,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重中之重来安排。现在减排的问题,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仅仅是一个长期战略,涉及到每一个地区的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现在减排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压力非常大。
最近我们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大气环境的变化和减排的问题。我刚才听环保局的司长讲,我们减排有两大任务,还没有提多二氧化碳,但是现在我们领导人一出去就说二氧化碳,我们的压力非常大。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现实问题,所以这个减排的问题,环境治理问题,可能是我们在研究能源问题上,非常值得关注的。
(2007-08-22 17:28:10)
|
|
[胥和平]:
所以面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开始思考,刚好我们结合现在,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走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国的经济发展,世界的发展,确实在环境问题面前,在资源环境问题面前,应该是面临着灭顶之灾,问题确实非常严峻。中国能不能长期持续的按照目前这个路子走下去,能不能保持我们比较乐观的10%左右。从1972年联合国联发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后,这个概念长期以来停留在战略层面,停留在理论层面。刚才农业部的司长讲,我们很多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人与自然发展的问题,很大程度没有真正的引起重视。所以我觉得现在讨论这个问题非常的适合,中国经济到了今天,对世界产生了足以震撼的影响,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思考增长方式,我们发展的模式,所以要研究我们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是非常好的命题。
(2007-08-22 17:29:37)
|
|
[胥和平]:
所以根据这样的态势,我们按照国家的安排,在今后的科技工作的安排,我们把能源资源环境问题,这个技术,放在一个优先的位置,这是咱们,我们现在经常的总结,这是我们中长期规划,就是把能源,资源,环境放在优先位置,要下决心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值。特别在农业方面,我们在三个方面着力考虑,一个方面在节能方面,从十一五开始考虑,重点发展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项目。我们今年和建设部合作,关于建筑节能的问题,这个重大的项目。在传统能源领域里面,一个是比如加强清洁节能,特别是以煤为主的能源,要强调清洁节能。在可持续新能源领域里面,着力的发展再生能源,特别是在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有一系列重大的突破。现在要引领经济的发展,要给能源有效的,高效的开发利用,对能源促进我们生态小康社会的建设要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来的路上我一直看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今年5月份开的一个理事会的报告,这个报告专门研究了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里边明确,它的报告一共就几个部分,四个部分,一个是能源的获得,紧接着就是节能,第三部分就是清洁能源,第四部分就是一些政策,实际上谈的就是节能和清洁能源的问题,与我们这次会议密切相关。
(2007-08-22 17:30:05)
|
|
[胥和平]:
它提出要扩大现在能源服务,公共部门要发挥作用,要在国家级的层面上和国际的层面上,要联合组织一些重大的行动,等等这样的一些概念。国际社会关注这个问题,也应该说满足了我们当前来建立我们和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推进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想这些方面我们很快能看到成效。
最后我还想谈一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生态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仅仅是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对我们所有人来讲,特别对企业家和商家来讲是非常好的投资的机会,我们一直在讲我们推进经济结构的转换,就要实实在在的派生出新的产业,新的产品,新的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比如把环保成环保产业,从环保的要求做成环保的产业,环保的要求,环保的服务。就像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他提供能源供给和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它将极大的改善我们的能源方面的利用效果。极大的改善中国能源的保障状况,将会极大的改善或者推进,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小康这种进程。
我就简单谈这么一点,谢谢。
(2007-08-22 17:30:56)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下面请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教授,郝晓地教授演讲,欢迎!
(2007-08-22 17:31:31)
|
|
[郝晓地]:
非常高兴能在内蒙古,呼市首届中国生态小康的这个论坛上面进行演讲。
刚才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从政治角度,从哲学的层面,说明了生态小康建设的循环经济方面的政策方针以及一些理念。我接下来从技术的角度,来谈谈具体实现生态小康在节能,在污水处理,废物处理方面,节能减排方面的一些问题。
我演讲的主要内容有大概12个内容,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就是不一一去列举。
污水处理呢,我们都知道,刚才国家环保总局,还有发改委等等的一些领导同志跟我们讲了,节能减排,控制限量等等的排放,我们知道污水处理的方式,用传统的处理技术去消除水污染有两个弊端,第一就是以能消能,用能量去摧毁能量,因此从可持续这个角度来讲,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这是第一个。
(2007-08-22 17:32:09)
|
|
[郝晓地]:
第二个我们消耗能量,必然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刚才胥和平先生已经讲了,我们的减排还是狭义上的。实际上国际社会对我们压力是二氧化碳,美国、荷兰都做出所谓的数据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所以中国政府的压力是非常大。WTO加入以后,全球贸易化,唯一能够制裁我们的就是绿色壁垒,所以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我们中国政府,你东西再便宜,对不起你东西不环保,你消耗的能源太多,资源太多,这就让你的东西出不去。总而言之,我们就是说,能量的消耗就带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能源消耗造成的。所以传统处理两个弊端,一以能消能,二污染转嫁。
能量刚才胥和平先生已经讲了,我们70%是煤,北京用的电主要是煤电,内蒙这边,北京消耗的能量越多,山西,内蒙的煤就烧的越多,烧的越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就越多,内蒙的二氧化硫的排放,一夜之间就高了。北京碧水未必能够蓝天,似乎跟政府有唱反调,但是这是从技术的角度看这是事实。
大家知道沙尘暴一夜之间可以刮到北京,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样,传统的处理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一种污染转嫁,把水污染转嫁到大气污染,这是两个弊端。
(2007-08-22 17:32:42)
|
|
[郝晓地]:
下面有很多的图框的说明,因为太技术化了,我想在座的大部分是宏观管理性的工作,我不再细化了,我只提出两个弊端。
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我们要把传统意义上的这个污水,一无是处的污水,不仅仅含有有机物,还有导致水体污染化的氮磷,我们要把它去除,实际上它不是一个废物,刚才讲了,有机物,化学需氧量,能源的载体。我们知道氮磷,如果你能把污水中的氮磷用了,污水岂不是有机用的能源利用了,氮磷利用了,我把以回收为目的,把氮磷都回收了,水资源都干净了,水自然可以回用了。因此在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的概念下,污水不是废物,是一种能源与资源的载体。这个跟我们传统认识,完全是相反的。那么具体的有些细节,就是把一些有机物能源化,另外呢,我刚才讲到的磷,大家在座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磷在地球上以什么方式存在,人类用它要干什么,用完以后它到哪儿存,时间关系我不卖关子了。粒是储存在地壳中,以矿石的形式存在,它大量的用做化肥,用完以后,刚才农业部的领导讲了,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多,60%的70%的化肥都冲到地面水体里面去了,条条江河入大海,最后这个磷都到大海里面去了,磷既然是地壳当中的东西,一定是有限的,有限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知道,现在石油危机,水危机如何如何,我们好,石油危机,我们可以寻找什么风能呀,什么太阳能等等等等,总能想出办法来,水危机,说实话,只要你舍得掏钱,水的问题绝对能够解决,也不存在问题。
(2007-08-22 17:33:13)
|
|
[郝晓地]:
磷到了大海里以后,就沉积在大海的沉积层中,靠自然地质的演变,在自然界不存在磷循环,到大海里去的磷要想把它捞上来,就如同大海捞针一样,非常的困难。所以磷在自然界的储存率,在全球而言,磷资源现有技术已探明的大概不到100年,人类不到100年的使用量,中国我们根据官方的一些数据,我们大概60、20年,磷就没了,没有了磷大家设想一下,我们今后的日子是什么日子,我们谈可持续,是更长的时间,我们要延续生命,磷在100年不到的时间就没有了,人类还能活吗?如果磷在100年耗尽,人类就面临着喝西北风的危险,非常可怕。所以磷资源的危机,我个人认为,比石油危机,水危机来的更早,来的更可怕,大家可能对它关注比较少而已,所以因此从污水从回收磷,这也是成为世界的一个非常热的一个热点,但是遗憾的是在中国,并没有上升到一个政府层面,如果不上升到政府层面,老百姓谁管你呢,这就像各位官员,各位先生讲的,到了下面落实不了,为什么呢?这和我们老百姓的平均的文化素质有关的,如果我们的文化素质都像美国人,欧洲人那样,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2007-08-22 17:34:05)
|
|
[郝晓地]:
全民族的教育水平,实际的这个数字,这个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尽管我们有高素质的人才,我们高素质的人才理念绝对不会一时一刻被一些老百姓能够接受。
关于这个可持续污水废物处理的一些要点,刚才讲了,不再重复了,因为时间的关系。
另外在技术方面,这种发展方面,也有这么几条,我也不去一一去列举了。
我重要想到污水中的有些能源如何去利用。(PPT)上头这个方框大家看,这是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它是通过供氧气,让细菌通过新陈代谢,把氧气代谢成二氧化碳,氧气的供给就是鼓风机,那么电,从哪儿来呢?电就是外部能源烧煤,烧煤产生的电力同时大量的二氧化碳,还有二氧化硫。
(2007-08-22 17:34:35)
|
|
[郝晓地]:
这就是刚才我讲的,就是传统处理的是一种以能消能,污染转嫁的方式,水干净了,大气污染了。但是如果你能把水中有机物转化成能源,比如说甲烷,甚至氢气,这个从技术上讲是非常容易的,然后甲烷为例,甲烷燃烧以后发电,最后的炭也变成了二氧化碳,但是这里产生的电,电可以被污水处理厂利用,你自己用了电以后,从这儿到这儿,和从这儿绕一圈二氧化碳量肯定是一样的,但是你这儿用了电了,用了电了,你外买的电就少了,外买的电,用的电少了,二氧化碳就少了。
另外大家关心污水中有机物如何转化成能源,这种方式要通过中间,污泥,这种污泥有这么三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焚烧,一种是我们的沼气,另一个就是现在比较时髦的生产氢。这几种方式因为焚烧需要污泥脱水,还有设备的投资非常大,尽管它能量的转化效率是80%,但是综合下来看,前面这种方式很少被直接采用。第二种方式,能量转化,也就是污水中能量转化效率50%到60%,这种技术比较成熟,所以这种方式可能是一个主流的粉饰。第三种方式就是产氢,产氢从污水中,有机物中产的氢,能量利用也不会高于30%,这是一。第二你变成氢了,单看氢是清洁能源,但是炭呢?这里还有二氧化碳,因此从污水中产的氢,绝对不是清洁能源,它有二氧化碳产生,不是电解水那么清洁的一个能源。
(2007-08-22 17:34:54)
|
|
[郝晓地]:
还有一个关于农村,生态建设生态小康和广大的农村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就是所谓的生态排水,或者生态卫生的这样一个概念。这种概念现在不仅仅在欧洲,现在在我们国家,也很热,或者很时髦。比如在我们鄂尔多斯26号就有一个国际的生态卫生的国际大会,瑞典政府和内蒙古政府一块儿开的。污水传统处理就是这样一种方式,这个建筑就是居家,我们要用水,要吃食物,水我们来源于地表水,地下水,雨水,食物来自于土地,我们关键看看,我们这个水食物,然后经人食用以后,人的排泄物都到了污水里头,到了排水里头,我们的污水处理绝大部分,90%以上没有被处理,直接就排了,只有5%到10%能够处理,只有一少部分的污泥能够返田或者焚烧。所以久而久之,我们的土地就日趋的污染,资源越来越需耗尽。大家看左边这个图显然就是发黑,发暗,因此这种方式,我们现在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这种方式,是一种不科学的,不可持续的,不符合生态原理的方式。我们看右边这个图,这个图就是什么意思呢,它的一个原理就是说,符合生态规律,生态学原理的一种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体现三个循环,水循环、元素循环、能量循环,要配合,我们的食物来自于土地,也就是营养,我们尽可能排泄以后,要让营养再回到土地。水要尽可能让它循环利用,能量要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循环利用。具体讲,从居家,就是搞所谓的源分离,尿液分离的这种厕所,在家里头就把尿和粪便分开,用马桶。当时尿液分离,粪便分离,绝对不是说让大家再回到端尿棚的时代。
(2007-08-22 17:35:22)
|
|
[郝晓地]:
我们要从技术上,从源头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尿液分离,粪便里,因为尿是氮磷的,污水中氮磷的主要的来源,所以把尿液一分离,粪便一分离,污水,我们的洗澡水,洗衣水相对来讲非常的干净,这样的水经过简单处理以后就可以再利用。尿液可以让它回到土地去,我们的粪便,可以用甲烷发酵,和我们来自农业的动物粪便,秸秆等等,甲烷发酵,产生能量,我们可以把这个能量提如果,让残渣再回到土地。总而言之,就是体现循环。在人和土地之间,人和水之间,人和能量之间体现三个循环,这样的话呢,久而久之,我们的水就会变蓝,变绿,就是清洁的,那么这是一个所谓的生态卫生和生态排水的概念。
实际上,我们的中国的农村,远古时代就带有朴素的生态概念。农村的厕所一个大缸然后集起来再拉到地里去,实际上这种方式是被很多外国人所称赞的,现在这种是,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原始的朴素的生态理念的一个现地的含义。可是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广大农村富裕之后,把传统朴素的生态卫生的习俗习惯废弃了,建设水冲厕所,哗多痛快呀,过去我在10年前还看到农民有挑着大桶来城里挑粪,浇菜,现在哪儿有,没了,用化肥,快了。所以我们老祖宗遗传或者流传下来的一些方式,恰恰是被外国人,把它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现在加以推广,技术向中国的扩散,其实恰恰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2007-08-22 17:35:36)
|
|
[郝晓地]:
这就是看,大家看,左边的图片是荷兰100年前的,它也是马桶,这是早上一大早有农民赶着粪车就来了,这就是100年前的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场景,现在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可持续的目的,我们要实现生态排水,尿液分离,大家看,尿液分离跟我们传统的马桶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前端加一个搜集尿液的部分,后边是粪便,两者分离,尿液直接回土地,粪便发酵以后回土地,这种方式,现在已经在中国逐渐开始推广。
另外刚才讲了,污水不是一无是处的东西,污水,实际上我们拿生活污水为例,污水实际上对环境人体有健康的东西无非就是病原菌,所以污水灌溉也在中国不明不白的被停止了。你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把氮磷有机物,以能消能,污染转嫁的方式分离,把水拿去浇地,浇地再转到土壤里头。工业废水除外。
(2007-08-22 17:35:50)
|
|
[郝晓地]:
我们可以把病原菌过滤,过滤以后,把氮磷钾分离出来,这不就是一种营养液吗,这实际上不是一个高技术,就是一个理念,这都是一些非常好的一些概念。
另外最后我想给大家提一个,解决我们饮用水的问题,也可以找一些想法来形成一个接近生态规律的,我们饮用水的供水的一种方式。比如现在的海水淡化,反渗透消耗能量,刚才大家很多人知道了,我们海边,海水淡化,风力,我们风力发电,产生淡水,淡水的另一端就是浓缩液,浓缩液以往的方式就是排到海底,美国规定,浓缩液不能排到海底,除非你保证不会危害海洋生物。把风力发电,反渗透跟晒盐结合起来,这个理念是非常非常好的,这个理念天津已经开始尝试。关于这个,我在哪个国家的发改委的杂志发表过这个观点,现在温州有一家公司看到了,他觉得非常感兴趣。生态的问题不是高技术的问题,就是一个理念的东西。
另外就是发展空间反应器,这个方面是有荷兰的两个图片。
另外我刚才演讲的这些部分内容,我有一本书,就叫《可持续污水,废物处理技术》,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这个书,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07-08-22 17:36:11)
|
|
[全国政协常委 夏日]:
谢谢郝晓地教授的演讲,我们今天下午的论坛演讲就结束了。
今天下午非常好,我开始讲,我们邀请了专家型的,知识型的领导同志,领导干部,所以他们讲的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理论水平高,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尤其是给我们传达了不少的政府信息。这对我们搞实践工作的同志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演讲当中,也不乏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总之大家畅所欲言,内容非常丰富,都非常好,我们很受教育,我是学到不少东西,我想大家也是一样的。
(2007-08-22 17:3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