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沪指盘中跌穿3000点 市场观望政策走向 中国通胀峰值明年出现 -专家预估今年北京高考分数线 四川高考志愿设置和录取方式调整 -海基会代表团抵京 谈包机后谈旅游 行程披露 台湾游7月4日开放 -全国社保基金决定投资弘毅和鼎晖基金 投资PE额度有望达1000亿 -油荒背后惊现成品油高库存 销售被管导致 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关停 -股市大跌高油价是罪魁 大跌之后抢反弹 谨慎抄底两类个股(名单) -民政部:红十字会捐款分配情况每日12点须上报 6成人担心被挪用 -上海房价创20年新高 首突破1.7万/平米 房价涨跌背后是金融安全 -京08年工资指导线发布:工资至少应涨3.5% 垄断企业不得超11.5% -唐家山堰塞湖危险解除 绵阳人可回家居住
地震学家都做了些什么 世界级难题是否有解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6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近二十年来,我们也在二十几次地震之前有所察觉,有一些地震也取得了减灾实效,但这个比例很低,所以这个预报很难,地震预告没有过关。”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在学术界、互联网上,也流传着这样的声音:我国西部也有许多地震监测的台站,这次大地震前就没有发现一点异常、就没有什么先兆吗?大地震前我们对大自然诸多预兆是否太大意?我国地震科研的整体水平究竟怎样?我们何时才能准确预报地震?

    5月21日中午,《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记者接通了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曾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锸的电话。也许是这些天过于悲伤、过于忙碌,电话另一端的他显得很激动:“这么大的地震我们没有预测出来,你说我们的科研水平是高是低?”

    那时,在他的时间表里,对这次地震的思考似乎还没有列上日程,“现在全国人民都在抗震救灾,这时候来谈这样一些问题,时间错了。”

    然而,随着灾情的加剧,人们更加迫切地想了解和地震有关的一切。

    地震科技征程

    史料显示,中国是对地震现象记录和研究最早的国家。国外对地震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80年的萨勒斯和公元前526年的Anaximenes(萨勒斯认为地球是漂在海洋上的,水的运动造成地震;Anaximenes认为地球的岩石是震动的原因)。而中国早在战国时期的《墨子》和《竹书纪年》中就有关于地震的记载。公元前132年,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在世界地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到明清时期,有关地震的记载更加全面、详细和丰富。记载的内容包括受灾地点、范围、破坏情况,还有地震前兆现象,对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也有探索。

    中国古代地震学对地震的观察、记载和研究堪称世界之最。但是对灾难性地动的原因认识并不深刻,占主导的是把地震与其他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诸如洪水、瘟疫等,并从超自然的关系中寻求原因。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地震学没有产生在中国,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的思想也产生在国外。

    新中国成立后,为顺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地震科技事业随之起步。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中国历史地震基本面貌,地震科技工作者先后编制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中国地震烈度表》和《中国地震目录》,被国际同行称为“地震学家的必读文献”。

    同时,鉴于工程建设对地震烈度区划的迫切需求,编制出版了第一代《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其后,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需要,又陆续建成了由24个台站组成的全国地震基本台网,由8个台站组成了全国地磁基本台网,开始了地震科技事业艰难的创业。

    1956年,“中国地震活动性及其灾害防御研究”列入了国家《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地震预报研究计划,比西方领先10年左右。”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忠良作出这样的评价。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先后发生6.8级和7.2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3次赴灾区考察灾情、慰问群众,提出“我们应当发扬独创精神来努力突破科学难题”、“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来自全国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纷纷奔赴地震现场进行实验研究。

    在邢台地震现场,中国第一个多学科联合作战、专群结合的综合性地震监测台网初步形成。与此同时,为确保连续、及时掌握京、津等地地震活动情况和开展地震速报工作,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北京遥测地震台网,使中国成为全球最早设立遥测地震台网的国家之一。

    资料记载,在l966~1976年的10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发生了9次7级以上强震。大地震的频繁发生与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为科研人员记录、发现震前异常现象和探索地震预报途径与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地震工作者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预报了海城、松潘、盐源等强烈地震。但1976年对唐山大地震未能发出短临预报,这成为那一代地震科技工作者心中抹不去的痛。

    这一时期被看作是地震预报事业空前发展的时期,它奠定了地震监测手段和预报方法的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年度、月、周和临时、紧急会商等地震预报工作制度,提出了地震大形势研究的概念和内容。

    1976年以后,中国的地震活动进入了相对平静的时期,仅在1985年8月23日发生新疆乌恰7.3级地震,地震工作者开始系统总结和反思地震预报的经验教训。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等专家在一篇论文中写道:“我们认识到:过去使用的经验预报途径虽然对打开地震预报局面有过贡献,而且在将来仍然是一条主要的现实途径。但由于对地震孕育的情况不是十分清楚,目前人们还很难分清构造运动、地震孕育和部分干扰所呈现的前兆异常的区别和联系,所以不存在一一对应地震的前兆异常和地震活动性异常。”

    他们认为:“目前的经验性预报思路很难使目前的地震预测水平有质的提高。更不可能通过它取得地震预报的全面突破。所以,在提高经验预报水平和能力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物理预报的探索,引入新思路、新理论和新观念,发挥经验预报的长处,突破经验预报的局限,迎接挑战。”

来源: 瞭望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台湾发生6级地震 预报部门强调与川震并无关连
中国地震专家解释:地震速报不是地震预报
专家:三措施防范堰塞湖灾害 地震预报仍是挑战
地震局专家:公众对地震预报存在大量误区
专家称地震预报系世界难题 准确率仅20%
四川省地震局辟谣 无故意隐瞒地震预报不报
地震预报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不存在因奥运会召开而瞒报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持续强降雨致广西92万、江西119万人受灾 浙江黄色预警
“中星九号”发射成功 中国进入直播卫星时代 四大亮点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收养汶川地震孤儿资讯/ 寻亲资讯 / 震后防疫 / 抗震救灾行动 /最新报道
· 聚焦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08年 07年) / 数字报告/ 农业发展 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