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的脸
这个时候,国内的志愿者源源不断来到玉树,作为玉树人,更责无旁贷。我回来便组织了本地的志愿者队伍,并负责接待外地来的志愿者们。
昨日凌晨2时,记者从地震现场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结古镇体育场集中安置点。当时风刮得呼呼响,气温在-1℃以下。满天星斗下的露天体育场上扎着几十个帐篷,都是黑灯瞎火。正当记者为在哪个帐篷凑合一晚而发愁时,一名藏族小伙子出现在记者面前,他自我介绍说名叫嘎斯,是玉树州本地的志愿者,是玉树州国税局的职员。他接过了记者手中的行李,将记者领至一个已经睡有五六个人的帐篷里,在一个角落里为记者铺开睡袋,还拿出一瓶矿泉水。
嘎斯跟记者睡在一个帐篷里,他告诉记者,在地震中他家的房子塌了,但家人只受了轻伤。他当天下午将家人安置去西宁后便连夜赶回了玉树。他说:“这个时候,国内的志愿者源源不断来到玉树,作为玉树人,更责无旁贷。我回来便组织了本地的志愿者队伍,并负责接待外地来的志愿者们。”凌晨六七时,记者所在帐篷的人被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惊醒,随后又感到地面一阵晃动。大家又惊又怕,嘎斯镇静地告诉大家:“这只是余震,大家不用害怕,过几分钟就没事了。”(文远竹)
灾区生活
武警支起大锅打气加压煮粥
截至昨日,结古镇内的食品和饮用水还是相当匮乏,多数救援队伍规定每人每天只能配送两瓶矿泉水,这对于在4000米高原灾区挥汗如雨进行救援的特警战士、消防队员和医护人员来说,实在是很困难。而供应灾区的食品又主要是方便面,没有水,只能干啃面。
在结古镇主干道的两旁,部队和武警官兵们支起了多个直径半米的野战炊事大锅,用来煮粥,供应给陆续赶来的受灾群众。其实,能煮饭已经实属不易,由于高原缺氧,压力不足,与大锅配套的炉灶都需要“打气”加压。在一处食品供应点记者看到,两名武警战士正在用一个连接炉灶的自行车打气筒,挥汗如雨地打气,“连续打上个五六十下,炉灶才能正常工作30分钟吧。所以,我们要轮换着,不停地打。”武警战士告诉记者。 (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