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标准”差距下的后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2000年左右,由于投资百万元左右就可以建设一个小型铅冶炼厂,再加上技术门槛不高,济源市的小型铅冶炼厂可谓“遍地开花”。承留镇道路两旁林立的铅冶炼厂即是当年投资狂热的见证。
“济源同国内铅冶炼技术的发展是一致的,从最原始的产量低、污染重的小坩埚、烧结锅炼铅开始,到采用烧结机加鼓风炉冶炼粗铅,再到现在像豫光金铅、万洋集团、金利铅业等企业采用的工艺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的富氧底吹熔炼工艺。”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孙敬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家已将鼓风炉冶炼粗铅的工艺列入淘汰计划,但目前仍属国家允许的范围。
而铅锌行业严格划定的安全防护距离未被遵守,却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问题。
“因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人居环境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是不一致的。我们的工艺排污按国家标准来衡量,是达标的。但是,按国家人居环境标准来衡量,还是有差距的。”杨华锋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随着近年来工厂和村庄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防范意识的缺乏,这种隐患的积累越来越大。
“从济源的情况看,济源铅冶炼历史比较长,受扬尘和降水影响,铅企会对周边环境、对人体产生影响。一些铅企职工由于不太注意生活习惯,也容易导致家庭环境受到铅污染,所以受危害的程度重一些。”一位长期从事冶铅行业的人士如是分析“血铅事件”的“成因”。
不过,亦有人士认为,关键还是在于目前GDP主导的干部考核机制。
“一些环境污染事故和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冲动、追求眼前政绩的迫切愿望不无关系。”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正是这种冲动和愿望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驱使面前,忽视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而对于济源市此次的“痛下决心”,孙敬贵则认为“是件好事”,“对于铅锌行业来说,并非全是坏消息,这或许是一次淘汰落后产能的好机会。”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早已将淘汰落后铅产能列入计划,并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今年初,国务院出台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2009年我国将淘汰落后铅冶炼产能60万吨,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烧结机铅冶炼产能。而9月2日,环保部亦透露,关于《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该部正会同发改委等八部门制定,这或将为企业未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个“标准”。
“只有采用先进工艺,引导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企业才能做大做强,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免受环境污染之害。”杨华锋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