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5月13日电(记者王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13日公布了《2009年南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布南海区环境质量公告。公告显示,2009年,南海区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750平方公里,比2008年增加21.3%,整体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中华白海豚死亡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全年发现异常死亡22头。
在当天举行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上,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李立新说:“我们期望通过《2009年南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发布,让各级政府与广大公众全面了解南海的海洋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促进南海海洋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依据。”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长钱宏林说,监测公告显示,南海区海域近岸水体营养盐污染严重。2005年至2009年,南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1200平方公里增加到3075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则从1420平方公里增加到5220平方公里,污染海域面积显著增加,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盐。
公告显示,南海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及江门、阳江和湛江等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同时,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部分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依然较高。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依然较大。铜等重金属在珠江口海域的大气输入通量仍呈上升趋势。海洋垃圾总体数量处于较低水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主要活动在珠江口区域的中华白海豚死亡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全年发现异常死亡22头。公告表示,中华白海豚死因包括海上船只撞击,水下爆破冲击,渔网缠绕,环境恶化导致患病以及天气恶劣导致幼体与母体分离等。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质量与信息室主任董燕红说:“可以说,过度的人类开发活动是导致白海豚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正建议研究设立专门的保护航道,不让渔船骚扰这些白海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