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四日电(记者阮煜琳)历时十年完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二十四日在北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近六成的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生产能力大于亩产一千公斤的优质耕地仅占百分之六。
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综合调查与评定,中国耕地评定为十五个等别,一等耕地质量最好,十五等最差,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九点八等,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十至十五等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七以上,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其中,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百分之二点六七、百分之二十九点九八、百分之五十点六四、百分之十六点七一。
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说,从优、高、中、低等地在全国的分布来看,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湖南三个省;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江西、浙江五个省;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四川、山西五省区;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贵州、陕西四个省区。
总体来说,中国耕地质量等级呈现出总体质量偏低,具有集中性、复合性的特点。中国耕地分布集中特征显著,沿燕山、太行山、大巴山以东地区,集中了全国八成以上耕地;中国八十三个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七十三个分布在全国五十二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中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形成正面冲突。这些区域经济建设占用的多为优质耕地,而补充的耕地则分布相对比较零散。
当前中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十八点二六亿亩,此次纳入调查范围的为十八点七亿亩,部分后备补充耕地也被纳入调查评定范围。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组织实施,从一九九九年开始部署实施,共投入人力一百三十多万、历时近十年、耗资四亿元人民币完成。这是国家统一组织的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调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