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翔飞和战友们一直在忙于救人,很遗憾当时没能留下照片。 图为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救援人员在映秀镇搬运伤员。
5月30日,一个男孩骑车从映秀镇一处地震废墟旁经过。目前,映秀镇的废墟清理工作已接近尾声。
5月18日,救援人员抬着被埋145.5小时的幸存者沈培云,紧急送往医院急救。此时的李翔飞也是映秀现场众多军绿身影中的一个。
汶川相册
——河北人在前线④
□本报记者 清泉
核心提示
震后的若干小时里,音讯杳无的震中汶川县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李翔飞,石家庄市人。他虽不是首批进入汶川的22人之一,但和他们同属成都武警指挥学院,都是最早强行军挺进震中部队的一部分。
真实版的《士兵突击》,远比电视剧更撼人心魄。
对于这个今年就要毕业的军校生来说,一个地名将让他永远刻骨铭心。
映秀,震中汶川最悲情的地方。
它以一种残酷的方式让他提前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军人。
■灾难突袭,映秀成孤岛
映秀镇是213国道上的一个“点”。映秀往北,经草坡、绵池、七盘沟,59公里的路程到达汶川县城;映秀向南,直通都江堰和成都。
当5月12日的灾难不期而至时,一万余人的映秀镇毫无准备。大地震摧毁了映秀通往外界的一切公路,通讯、水、电、交通随着8级地震瞬间被掐断。震中位于映秀镇往北的位置,几乎没有消息传出来。从映秀镇往北至汶川县城59公里的道路,成了一片孤寂的“死路”。虽然距离都江堰仅30多公里,但它成了一座孤岛。
■仍在映秀,搜寻失事直升机
5月13日早晨,成都武警指挥学院的首批救援队22人徒步挺进映秀镇。他们是最早进入映秀的军队,最早将食品、水和救援的希望带到映秀,最早从映秀运出伤员。他们被当地老百姓称做“天降神兵”。
当天,随学院最后一批救援人员前往映秀救灾的,有毕业班学员李翔飞。他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映秀镇惊心动魄的救灾经历。
这位23岁的石家庄小伙儿说,经历了映秀的悲壮,他才从一名军校学生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这些经历,今生难忘。
记者对李翔飞的连线采访并不是一天完成的,几天下来,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年轻军校生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事实上,直到昨天上午记者与他再次连线时,他仍在映秀镇现场,正在紧张搜救刚刚在那里失事的邱光华所驾驶的直升机。
(以下为此次采访实录)
■深夜山崖边上急行军
13日夜,都江堰的道路两侧,摆满了军用物资。除了路边简易帐篷里透出的烛火,整座城市一片漆黑。我们在路边小店买饼干时听老板说,能提供的食物只有方便面、早餐奶和糖果,水也所剩不多,大半个货架都空了,现在上货特别难。
监测队的人说,映秀往县城方向的山体垮塌,把河水截成了水库,进山的路给堵死了。“里面断水断电,一家老小就等着我带吃的回去呢。”有几个出来的人也在路边买吃的。他们反复提到,里面缺吃缺喝。
我们作为成都武警指挥学院最后一批抗震救灾队员,直扑重灾区汶川映秀镇。但是在离映秀镇约50公里处就没有路可走了。在此驻守的部队设置了路障,车只能开到这里。前方塌方和泥石流埋了好几辆车,路被截断。塌方和泥石流不仅阻断了公路,甚至冲毁了路基。很多路段需要重新修建。
部队首长命令急行军前行。当时我的一个战友负伤了,我背着两个人的行囊约60公斤前行。脚下是石头,头顶上方随时都会发生山体滑坡,左边是山,右边一两米处就是几十米深的山崖,下边是湍急的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