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两会期间,努尔·白克力作为新疆新主席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人物。程勇 摄
身着民族服装参加全国两会的新疆女代表成为全国两会记者聚焦的热点人物。程勇 摄
中新网3月11日电(记者 李德华 汪金生)全国人大代表、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强调,“南疆三地州在新疆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占有特殊重要战略地位。加快南疆三地州的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增强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大意义”。
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指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三地州总面积相当于4个福建省的面积,人口占新疆总人口近3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3%以上,占全疆少数民族45%以上。
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新疆南疆地区特别是上述三地州经济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牧民人均收入低,尤其是身处山区的牧民,居住分散,交通闭塞,至今也未能脱贫。
统计显示,到2005年,南疆三地州人均GDP只有405美元,仅相当于新疆天山北坡地区的1/7,这种局面直到去年才有所转变。据统计,2007年,南疆三地州农民收入增长开始走出低水平徘徊局面,增速首次超过自治区平均增速。
努尔·白克力说,为加快南疆三地州的发展,国务院2007年下发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就南疆三地州的发展做出规划,并给予南疆三地州快速发展一系列的特殊扶持政策。
南疆三地州的发展关乎新疆稳定大局
国家和新疆近年来加大了扶持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的力度。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先后考察新疆,都实地考察了喀什、和田地区,新疆区委书记王乐泉也曾就南疆大发展制定目标:力争三年初见成效,五到十年大见成效,使农民收入在近年内有较大幅度增长。国务院去年下发的3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南疆三地州既是新疆工作的重点,也是国家支持的重点,既是援疆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从中央到地方都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
就南疆的发展问题,努尔·白克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向记者强调,“不实现南疆三地州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新疆的全面小康;没有南疆三地州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疆和全国的和谐稳定”。
由于种种原因,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在南疆三地州仍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地区历来是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与我们争夺的必争之地。努尔·白克力表示,南疆三地州既是抵制国际恐怖势力渗透的前沿阵地,又是同境内外“三股势力”作殊死斗争的主要战场。
基础设施建设将大提速
努尔·白克力称,新疆今年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优先安排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草场围栏、人畜饮水、清洁能源、集市贸易等项目,他表示,虽然和田地区迄今还未开通火车,不过,历史很快将被改写,总投资46.3亿元的喀什至和田铁路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开工。这条全长484.5公里的铁路,将在2年后建成。到2010年,和田民众可以乘坐火车直接到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全程近1500公里,仅需30小时左右。
此间,全国人大代表、新疆人口最多的喀什地区行署专员巨艾提·依明在审议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还在呼吁,希望中(国)吉(尔吉斯)乌(兹别克)铁路早日开工。他希望籍此改变中国新疆乃至整个西部的交通格局,完善新亚欧大陆桥南部通路,形成东亚、东南亚通往中亚、西亚和北非、南欧的便捷运输通道,从而促进包括喀什地区在内的南疆三地州发展。
除此之外,南疆三地州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飞速发展,继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一条沙漠公路通车12年后,2007年,由阿拉尔至和田的第二条沙漠公路也已全线通车。和田至喀什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
新疆是一个典型灌溉农业省区,在近年来已经实施的多个大型水利项目基础之上,今年起,南疆三地州还将先后开工建设叶尔羌河阿尔塔什、克孜河卡拉贝利、克里雅河吉音、提孜那甫河莫莫克等水利项目。此外,还将大规模推广农业高标准节水技术。
完成百万人培训 提高农民收入
新疆是中国的“棉花王国”,南疆三地州也是“棉花海洋”。近年来,在新疆南部大力推广比棉花效益好得多的林果业。以市场为手段,广泛种植核桃、红枣、苹果等经济作物,使林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成为新疆南部部分贫困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努尔·白克力说,虽然新疆农民农业纯收入要比全国平均水平多300元,但非农收入少700元。近年来新疆特别是南疆三地州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组织他们到浙江宁波、山东青岛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外出务工。据统计,去年新疆已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33万多人次,促进129万农牧民转移创收,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78元。根据规划,今年新疆将重点对南疆三地州农村实施“一户一人”的转移就业培训,力争完成103万人次农牧民培训任务。
全面完成抗震安居工程
新疆是地震高发地区,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05次,平均每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两县曾发生6.8级强烈地震,致使3万多户民房倒塌,造成268人死亡。这场灾难发生一年后,新疆启动抗震安居工程。截至去年末,新疆已累计建设抗震安居房152万户,有691万各族群众住进了抗震新居。自2004年新疆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以来,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321亿元人民币。其中,仅南疆三地州就建成70万套,占全部抗震安居房数量的46%以上。努尔·白克力表示,南疆三地州今年还将新建抗震安居房40.14万户。新疆计划用5年时间对地震多发、易发地区的民居进行彻底改造。
在巴楚、伽师县及新疆南部更广阔的地区,原先低矮的土坯房已被整洁美观的抗震安居小区所代替。这项工程还与农村庭院改造、道路村村通、防病改水等工程结合建设,不仅使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用上了清洁的冲水厕所和沼气,而且还有效保障了其生命财产的安全。
彻底解决饮水难题
由于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原因,广大农牧民历史上一直饮用不卫生的涝坝水、河渠水或氟、砷超标的浅层地下水。因此时常发生与水质相关的介水传染病、水致地方病。它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有的地区由于饮水问题,长期不能摆脱贫困局面。
努尔·白克力说,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实施的“防病改水”工程,至今政府已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6.45亿元人民币,建成各类水厂3150多座,铺设供水管道71万多公里,解决了近800万人和近300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纯净安全的自来水汩汩流进了农牧民的家。
喝上清洁水的各族农牧民们,从繁重的挑水、驮水等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始集中精力投入到生产中。许多地区的农户利用饮水工程的多余水源,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搞庭院经济,拓宽了致富门路。一些地区的农牧民还建起了浴室,使用上了洗衣机和卫生洁具。
努尔·白克力介绍说,新疆特定的自然环境等因素也决定了“防病改水”工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新疆规划到2010年还将解决3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重点解决饮用水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基础教育坚持不懈
新疆一直提倡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鼓励少数民族学习汉族语言。在逐步形成的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甚至外语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努尔·白克力曾多年主管新疆教育工作,他认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的义务教育实现了“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对于近十年来,新疆大力倡导的“双语教育”,既学习少数民族母语,同时学习汉语的做法,努尔·白克力表示,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新疆少数民族不能掌握普通话,很难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国家的支持下,新疆近些年来“双语”教学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内地多个城市办有“内高班”,在乌鲁木齐等多个北疆城市办有“内初班”。
目前,新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已经愈来愈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高涨。学习非母语从孩子抓起最省力,为学非母语的最佳时期。新疆已经开始抓“双语”的学前教育。
努尔·白克力表示,此举也是一个养成教育,还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措施。同时,对于提高南疆三地州人口素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表示计划三到五年使幼儿“双语”教育的入园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
据介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将投入三十七亿元完成该项事业。
百姓患病有所医
努尔·白克力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已利用专项资金启动了乡镇卫生院规划建设项目,2007年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主要以南疆三地州为主。农牧民看病不用愁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也明显提高。
据了解,由于新疆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缺乏建设资金,多数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简陋、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低、药品的种类、数量不足。为改变这一状况,新疆已经制订了《自治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待批准之后,将全面实施并完成新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安排15万元的设备装备资金。
针对新疆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状,新疆还决定5年内定向招生400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专科生,这些学生全部由政府免费培养。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和田地区行署专员巨艾提·依明所说的那样,“前几年,老百姓去乡镇卫生院看病的少,现在多了”。作为民生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南疆三地州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将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据统计,新疆农牧区50%的病人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南疆地区更是达到了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