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本报新疆记者站不断接到老年人受骗上当的投诉———以“高额回报”、“名医义诊”、“健康讲座”、“上门促销”等形式设下的陷阱,让老年人防不胜防。一些老年人为了让养老钱“锦上添花”,在追求“高额回报”时,盲目投资,结果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成了骗子眼中的肥肉。
老年人为何极易上当受骗
尽管像抛物诈骗、打电话诈骗、神医诈骗等各种诈骗方式已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总有人防不胜防掉进骗子设下的陷阱里,而且受骗者大都系老年人。
对此,新疆阳光心理健康网心理咨询师孟海瑾分析认为,进入老年期后,大多数人的思维都有一定程度的退化,这就造成了老年人难以辨识出犯罪分子针对他们“设计”的五花八门的诈骗伎俩。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年人对外部事物缺乏认知性,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更难对诈骗者精心设计的各种骗局做出正常的判断。
乌鲁木齐熙康心理咨询服务部心理咨询师高明学也告诉记者,老年人多少都有些积蓄,不少人还想着拿钱“生”钱。因此,这些钱就成了骗子眼中的肥肉。骗子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是他们掌握了老年人心软、富有同情心的心理特征。大多数老年人处于孤独状态,子女常不在身边,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而骗子的“感情通关”战术,很容易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消息闭塞,防范意识薄弱,专业知识少,在骗子精心“引导”下,很容易走进陷阱。多数老年人喜欢积德行善。这种善良的心理,使他们降低了防范意识。另外,老年人爱面子,他们虽然不在生活或物质条件上与人相比,但很容易在家庭建设、子女成长等方面攀比,并且上当受骗后也不好意思说出口,因为不及时报案,给案件的侦破带来难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老年人消费目的也正由防病治病扩大到抗衰老、益智、美容等多种需求,一些不法商人则正是盯上了老年人的这种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打出极具人性化关怀的“亲情牌”,用免费义诊、健康讲座、免费赠药为诱饵,巧设各种“迷局”进行欺诈。老年人患慢性病比较多,因而,面对“包治百病”、“无副作用”等种种医药、治病骗局,上当受骗也就不难理解了。
重大事件延迟决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龄委维权调研处处长肖宝振认为,从案发情况来看,骗子往往选择心肠软的老人进行诈骗,因此,老人应格外提高警惕。如果有人邀请老年人参加健康知识讲座,老年人不要盲目跟从,应先打听清楚是什么样的知识讲座,什么人来讲课,再决定是否参加。
针对逾来逾多的各种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犯罪活动,老年人要坚持重大事件延迟决策的原则,大事情一定要和亲人沟通交流,听听亲人的意见和判断,以免上当受骗。亲人也要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以免老年人在不与家人商量的情况下作出重大决定。
老年人应转变消费观念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心理治疗师高明学认为,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不仅仅是个体的心理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但老年人的教育工作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致使很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不但活动范围减少了,就连动脑和接受新生事物也成了困难。
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老年人的关心,让老年人提高身心健康和拒骗、防骗的能力;建立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家庭生活方式,有条件的儿女应尽量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让他们通过与年轻人的交流获取了解社会的信息。
老年人应学法懂法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龙发德审理过多起诈骗案。结合多年的办案经验,他告诉记者,犯罪分子往往是利用老年人讲迷信、贪便宜的心理实施诈骗。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老年人要有法律意识,要学法、懂法。其次,平时多关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信息,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遇到类似诈骗行为的要立即报警,让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掌握线索,打击现行违法犯罪行为。公安等执法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和打击此类犯罪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减少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可能。(记者 潘从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