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政治评论》3月26日文章,原题:崛起的龙,昏睡的象 最近,中国和印度分别表示将增加2010财年国防预算。根据官方数字,中国国防费预算增加到78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7.5%。印度的国防预算则增加至320亿美元,增长幅度小于4%。
此外,中印两国在实现各自军事目标的方法上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军费是为了实现军事强国的长期目标,而印度却仅仅是为了资源分配,缺乏长远考虑。结果在两国军力上体现出来———中国获益良多。
过去20年,中国的国防预算一直呈两位数增长,有效支持了北京增强综合国力(体现为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战略需求。还有,中国军力投资一直和解放军的改革同时进行,国内军工业越来越复杂,而且解放军非常重视研发。中国政府没有理由因为金钱的原因阻碍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动力。
几十年的努力为中国带来“丰厚红利”:军力增长迅速,已能触及邻国以外范围。印度在过去20年的军费支出缺少连贯性,而军费未能呈现线性增长,说明计划制订过程中存在缺陷。
中国政府每两年发表一次国防白皮书,勾勒出本国安全目标,而印度则没有这方面的尝试。印军只能按照自己的“愿望清单”,撰写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文件。然而,由于这些文件严谨性不足或缺少内部竞争机制,或无法将自给自足和国家安全目标结合起来,因此经常引发争论。另外,年度国防预算的产生不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长期军事需求,而是由可用资源的多少、部门之间的争夺和更宽松的财政环境决定。制定战略时缺少长远眼光,这种现象在印度军工业的缓慢发展中随处可见。北京通过竞争、评估、监管和激励这“四项机制”推进基础设施改革,从而为军工企业注入大量竞争力,而印度一直在补贴无能的公共生产领域和研发公司,而各种各样的委员提出的改革措施既没能付诸文字,也没能贯彻精神。
因此你就不会奇怪,两个世纪以前就建造了军工厂的印度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在全球数得上的军工龙头企业。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当今天的中国驾驶自己的战斗机翱翔蓝天时,新德里却忙于试飞6家非印度本国公司制造的飞机,拼命想要拉近和北方邻国的军力差距。随着中国军力迅猛发展,印度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动起来,它会更加绝望。(作者库马尔-巴赫拉,曾铧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