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界,乃至全中国人民在此次汶川地震发生后所表现出的坚强与团结,让世界感动。而另一方面,奥运会的临近难免让人产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否应该留出一部分空间,表达对汶川地震逝者的缅怀以及对幸存者的关爱”的讨论。
在中国,像谢中博这样的运动员还有很多,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将参加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但在重灾面前,他们无法不闻不问继续像以前那样有条不紊地备战奥运。每一支国字号运动队都以捐款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向四川灾区同胞送去了慰问。正在美国治疗脚伤的姚明、作为中国最有号召力的奥运冠军刘翔,都曾不止一次为灾区捐款……
不仅仅是体育界,全中国都已经准备好在两个多月后的北京奥运会上,将最大的热忱呈现给世界。“为国争光”成了每一支国家训练队相同的主题。显然,在国难面前,所有的这些都变得无足轻重。
“我想,这次地震会给中国运动员们在北京奥运会上形成一种新的精神上的冲击,”北京奥组委特别顾问魏纪中先生说,“往往在一些僵持不下的对抗比赛中,运动员心理或是情感上的某些因素会让他们打破僵局。”
想来,这种情况似乎就发生在了中国男子羽毛球队身上。在参加汤姆斯杯比赛前,这支羽毛球“梦之队”因为频发的纪律问题饱受争议。开赛前,主帅李永波甚至担心过中国人在该项赛事中连续四年的统治也许会在雅加达终结。最终,人们听到的是中国羽毛球队在冠军领奖台上为同胞、为祖国的呐喊,“中国,加油!”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说,“灾情会成为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一种精神激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在比赛中所感受到的鼓舞以及肩负的使命感,将不单单是源于为祖国争金夺银。
对于运动员们来说,自然灾害会成为一种训练和比赛中的推动力。而另一方面,对北京奥运会来说,过去两周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重大灾情,也难免会对筹备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地震发生后,北京奥组委宣布将中国境内城市的圣火接力活动推迟三天。此后,许多人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组建议,将对汶川地震逝者的缅怀以及对幸存者的关爱,作为此次开幕式的组成部分。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种看法。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奥运会是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世界各国人民共聚的庆典,原有的计划不应该因为突发事件做出改变。“在我看来,奥运会的各项工作最好还是不要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奥林匹克教育专家任海说,“的确,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国,我们正在承受着地震带来的痛苦。回想一下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也许可以从他们那里借鉴一下东道主国家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当时,11名以色列运动员和教练员被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成员绑架并杀害,“即便在那种情况下,慕尼黑奥运会只是为死难者举行了一天的哀悼,而整个奥运会的进行过程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不过对于任海的这一观点,网络之上反对的声音颇多。有一位网友就曾留言反问,“有那么多我们的同胞死去的时候,火炬传递难道不应该暂时停止一下吗?”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小九始终坚持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更应该办出一届“欢乐”奥运会,“我赞同将圣火传递稍作推迟,但是8月8日晚的开幕式却不能改变。我们都知道奥运会并不只属于我们中国人,它是全世界的盛会。世界的奥运不应该受到中国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他也表示,不少人建议在开幕式上为死难者哀悼的做法也不妥当。
目前,北京奥组委还没有表示会在奥运会开幕式或进程中有哪些特别的仪式。“我想一些特意的举动去调动国人积极性其实没有什么必要。等到8月份奥运会开幕的时候,那种气氛自然而然会让大家的情绪亢奋起来。”北京大学教授余万里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研究员陈刚认为:“等到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开始进入灾后重建时期,我相信中国将有足够的时间继续准备奥运会。毕竟,地震不是发生在临近奥运的7月份。”
汶川地震牵动着整个中华的心,或许现在就讨论中国人何时度过这场危机有些为时过早。但是在这场灾难中,这个民族所表现出的团结以及顽强令很多人都为之动容。或许,奥运会因为这场天灾发生改变,但这种改变不会拘泥于某种形式。
让体育抚平大地留下的伤口
文/《ESPN》 安东尼
在中国,这是第一次出现举国哀悼的场景。默默缅怀逝者的同时,更多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在援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些让普罗大众仰视许久的体育明星们纷纷站了出来。这当中有我们熟悉的姚明和易建联,也有在世界田坛刮起“中国风”的奥运金牌得主刘翔。他们和所有中国人一样,自然流淌出的爱让他们感受到悲伤和痛心。
5月19日14点28分,上万人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群爆发出的呐喊响彻整个广场。那种强大的震撼感会让你的身体不禁颤抖。
作为一个整天和比赛、对抗打交道的体育人,当你看到那么多自发前去哀悼的人群,你难免会想在举国悲痛的时候,体育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体育能否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
美国体育咨询顾问乔尔·基尔希曾说过,体育可以被视为一种雅致的宣泄。
9·11过后,我们在纽约希叶露天体育馆所看到的景象,和我在天安门广场所看到的情况差不多。类似于“中国万岁”、“中国加油”这样的口号、标语在当时希叶体育馆里也曾令我们每个人深受鼓舞。悲剧已经发生,整个国家都凝聚在一起。无声的哀悼过后,是人们近乎咆哮般的呐喊。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在中国,有一支国家级的棒球队或是相类似的队伍在比赛,那么这种宣泄也会出现在进行比赛的体育馆里。
体育所能带给我们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我想这就是原因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