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5% 城市上涨8.1%
国家统计局今日早间公布4月份的CPI数据,但是,此前公布的一些数据显示,物价上涨已不再单独源于食品价格上涨,非食品涨价因素越来越明显地成为食品价格增幅减缓后的CPI上涨推手。
涨价因素有所扩大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CPI数据之前,商务部和农业部已经提前发布了相应的数据监测情况。由于天气回暖和鼓励增加供给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蔬菜、水果价格明显回落,猪肉价格稳中有降,使得4月份食品价格降幅明显。
农业部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日度指数显示,从4月开始,该指数就一路下滑。到4月末,农产品批发价格月度总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月度指数已经恢复到今年1月份雪灾之前的水平。
“但市场担心,非食品价格可能会成为此后支持CPI上涨的生力军。”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在CPI的组成中,食品占1/3的比重,而服务价格和住房价格也是推升CPI的重要因素。
同时,翘尾因素也决定了今年4月份的CPI可能反弹。4月份的翘尾因素就达到了5.2%,仅次于1月份的5.8%,为全年的第二高值。市场预期,4月份的CPI将会同3月份持平或更高,约达到8.5%左右。
4月份,国际市场的石油、煤炭和铁矿石价格使得中国的PPI达到了8.1%。虽然这小于此前市场8.3%~8.4%的预期,但PPI仍处于上升通道中。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说,PPI的持续走高还将继续传导到CPI中。
通胀更具全球背景
另外,全球的通胀情况在加剧。今年3月,经合组织(OECD)区域内的CPI已经上升到了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就表示,全球通胀已再度出现,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威胁。
有越来越多的分析师认为,此轮席卷全球的通胀潮有其内在的原因,大宗商品繁荣或许并非人们先前想象的纯属泡沫。根据OECD的数据,在3月份欧元区的CPI为3.6%,而食品和能源的CPI也高达2%。
嘉诚亚洲能源业研究联席主管许翰斌就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说,此前有观点认为石油价格高涨主要是金融资本推动和美元贬值造成的,但目前看来,石油价格的长期趋势就是由新兴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带动,而供应却缺乏弹性,石油价格远未见顶。
全球经济在最近几年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的阶段,更为合理的看法是,目前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是经济增长的后果,而不仅仅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限制,所以应对通胀也是在为过去几年全球经济非均衡发展“埋单”。
祁京梅对记者表示,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在近来逐步加速,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由市场所决定的,国内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目前农业产品价格涨幅已经处于高位,公共服务价格的涨幅被政府所控制,如果工业产品的价格继续提升,由结构性通胀转向全面通胀可能性在加大。
反通胀已成调控首要目标
面对国际国内的压力,最近一段时间,政府高层多次明确强调了目前防范通胀是政府的首要目标。
4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就着重指出,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日前明确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关心反通货膨胀。
高盛(中国)的经济学家梁红和宋宇认为,鉴于通胀率居高不下、实体经济活动的强劲增长势头,以及商业银行放贷意愿和能力没有减弱,政府会保持紧缩立场以稳定通胀预期。如果实体经济活动或货币信贷增长强于预期,政府可能会推出进一步加息等新的调控措施。
相对于央行目前主要采取的抑制通胀的手段,鲁政委建议说,财政政策应当为此设计一个激励相容的、可持续性方案;否则,试图单纯通过控制涨价的模式进行价格调控,由于不利于未来供给的增加,因而在稳定通胀预期上将不具有可持续性。
当然,政府的限价调控措施对缓解CPI的增长已经见到了成效。因为4月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涨幅其实稍低于市场预期。
鲁政委对此分析说,PPI低于预期的涨幅依然显示上下游间的成本推动传导效应非常有限,造成这种传导效应弱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成品油、电力价格的调控。他认为,价格调控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扭曲市场价格,但却有利于稳定价格上涨预期,为增加供给赢得时间。
压力重来:4月CPI今公布 高盛悲观预测8.5%
一季度高位运行的物价涨幅很难在二季度首月找到喘息机会。对于将于今天公布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经济学界早在上周就已经给出“4月物价涨幅继续超8%”的判断。通胀压力再度升温,也使得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坦言,“价格上涨的压力在加大”。
在近期的预测中,各家机构已经对“4月份CPI涨幅超过8%”的判断没有异议。中金公司等五家机构给出“4月CPI涨幅约为8.2%”的判断,而国际知名投行高盛的预测却颇为悲观。高盛的经济学家梁红预测,4月份CPI增幅可能从3月份的8.3%反弹至8.5%。梁红认为,虽然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增长将小幅下降,但会被其他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上涨所抵消。
事实上,并不乐观的CPI形势已经从上周五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中初见端倪。统计显示,PPI涨幅在上月冲至8.1%,比3月份高出0.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PPI连续第九个月呈现涨幅扩大趋势。作为CPI的先行指标,PPI的一举一动对于CPI具有风向标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PPI中,除了食品出厂价格,初级原材料价格上月表现得异常活跃。统计显示,今年4月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9%。
今年来物价涨幅持续保持高位引起国家统计局高度关注。在昨天北京大学“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姚景源承认,受到国际粮食、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虽然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格局没有改变,不过,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在加大。”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鲁滨认为,目前物价上涨已不仅是食品价格上涨问题,估计未来的调控政策会延续紧缩的格局。“今年一季度CPI涨幅达到8%,4月份CPI涨幅一旦超过8%,实现全年4.8%的CPI目标,难度将非常大。”
|